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启航新征程·铿锵奔小康”系列报道①
2021-04-12 15:0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编者按:

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克难关、同心同德奔小康,亿万群众积极投身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在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交汇点(中江网)把镜头对准基层,把光彩留给群众,即日起开设“启航新征程·铿锵奔小康”栏目,记录铿锵有力的奋斗足音,讲述温暖幸福的小康故事。

宝堰镇南宫村:筑牢发展基石,穷山沟“逆袭”希望的田野

修水渠,建农田,造马路,整环境,塑文化,富口袋……近年来,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南宫村在村党委书记张映金的带领下,马不停蹄筑牢发展基石,致富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短短6年多时间,不仅成功摘掉“贫困村”帽子,还建设了上万亩高标准农田,“逆袭”成为“希望的田野”。

穷山沟来了“乡愁”书记

站在正在施工的洛阳河大桥南岸,张映金向记者介绍起了长久以来一直萦绕在他脑海里的乡村梦。

2014年10月18日,张映金第一次以专职副书记的身份出现在村民面前。他所在的南宫村,贫困人口占全镇三分之一,是全镇,乃至全区是出了名的穷山沟。“全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是140户,南宫村有53户。”

“南宫村穷了很多年,跟它的客观条件限制有很大关系。”上任第一天,44岁的张映金就对村子进行了系统“体检”,找出发展滞后的“病因”:河道不畅,堤坝不牢,道路破败,农田产出低,贫困人口多,发展潜力小,韧性差,后劲不足。

入职前,曾有人对他说,“南宫村的工作不好干,这里想改变太难了,不要接这个烫手的山芋。”但张映金义无反顾地辞掉了在外从事多年的企业工作,毅然回到村里。他说:“从小在这里长大,我太渴望家乡能够发展起来了。”

百余年内涝从源头上根治

张映金给自己定的第一要务是治水。

南宫村是宝堰镇“江南水乡”面貌的集中体现。南北向的通济河、胜利河与东西向的洛阳支河在这里交汇,原本是利于农作物浇灌的便利资源,由于河道年久失修,反而成为村庄的负担。“从村里老人有记忆开始,这里几乎连年淹水,已近百年。以前是土坯房,年年盖,年年倒,后来是砖瓦房,还是田里,家里,淹得一塌糊涂。”

“河道不治理,堤坝不修牢,老百姓的生活就是受罪!”但钱从哪里来?村集体几乎没有收入,还欠着外债。为了能快速解决“钱”的问题,张映金积极与市人大常委会派驻南宫村的先后两任第一书记张博、卢进星沟通探讨,最终选择“两步走”。“一是争取上级单位的专项资金。另一方面,自己筹钱。”

一周几趟跑水利部门,连续跑了大半年,张映金在区水利部门争取到130余万元的河道整治专项资金,于2016年春天完成了洛阳支河的整治。

通过将村集体单独新建和与邻村合建的11700平米标准化厂房及集体土地盘点出租等方式,获得每年30万元的固定收益。2017年至2018年,南宫村自筹资金120万元完成了丁角内河的整治。2019年,南宫村河道疏浚整治项目实施完成。2020年,总投资393万元的南宫村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顺利启动……

旮旯村建成“万亩良田”

水上的“欠账”问题稳步解决,脱贫致富的脚步也要跟上。

脱贫上,南宫村坚持为53户建档立卡户兜底,不让一个人掉队。张映金与卢进星共同商议,向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提交申请,累计从市人大争取到从办公经费中省下的17万元,连同自筹的10万元,作为村民慈善救助基金,为群众救急救难。同时,村委会在进行固定资产招租时,将优先保障村民就业写进合同条款,累计帮助村民解决就业问题46个。截至2020年底,全村不达标的建档立卡户全部“清零”。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脱贫后,如何带领村民稳步致富成为张映金心头的第一大事。坚持“向土地要民生”,张映金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及学习先进村经验后,决定在南宫村推广建设高标准农田。

由于村民对高标准农田知之甚少,不少人起初较为抵触。为此,张映金一有时间就找村民做思想工作。“基本上是田间农家两头跑,有时候聊到半夜才回家,脚上全是烂泥巴。”经过几个月的交流,鞋子跑烂了几双,村民也放心地把农田交给了他。

2019年至2020年,张映金把丁角村、庄巷村、坞村古塘村等共计8个自然村的10000亩农田全部升级成为高标准农田,并以土地短期流转的方式租给本地农业大户,为农民增收。

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24326元,较2014年增长30%。

投资客携款“纷至沓来”

除了高标准农田,南宫村还同步推进建设柏油路3.38公里,6米宽的水泥路4.8公里,3米左右宽的水泥路12.35公里,将8个自然村及高标准农田全线连接,且与镇荣公路、茅宝路等省市主干道相通,南宫村交通和地理优势更加凸显。

如今,在市人大的牵头帮扶下,总投资460万元的洛阳河大桥已经完成立项,预计2021年5月份完工,届时,横跨南北两岸的万亩高标准农田将实现无缝衔接,村民日常出行和农业生产将不再绕道而行。

以前婚丧嫁娶都“无路可走”的旮旯村,摇身一变,成为农田纵横交错,南北贯通,沟渠配套,水利基础设施完善,道路四通八达的“希望的田野”。

“这几个月来,我已经接到了几十通电话,都是想来投资高标准农田的。”从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投资项目,都被张映金一一拒之门外。

他说:“南宫村的万亩高标准农田现在是块宝,就像是村里的孩子一样,要好好谋划未来。”坚持招引技术含量高、资金规模大、可持续发展力强的企业,张映金和村民们既踌躇满志,又成竹在胸。 

(胡睿 倪立)

标签:农田;张映;村民
责编:郭玲玲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