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外6岁英国女孩茉莉代表扬州,斩获省“汉字缘”三等奖
2025-11-07 18:24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讯 在第三届江苏省“汉字缘”汉语演讲大赛的舞台上,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吸引了全场观众的注意。来自英国的6岁女孩茉莉正用流利的中文娓娓道来:“记得刚来学校时,我连‘你好’都说不清楚。是我的好朋友Coco教会我第一个中文词语,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用中文分享彼此的小秘密了......”这个稚嫩而自信的声音,不仅赢得了评委的一致认可,荣获三等奖,更展现了一幅跨国文化融合的生动画面。

作为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小学英特一年级学生,茉莉从完全不懂中文到能在省级比赛中获奖的蜕变历程,完美诠释了学校“融合赋能、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

打破语言壁垒:从“不敢说”到“主动说”

回想起刚入学时的情景,茉莉的父亲Michael记忆犹新。“那段时间,茉莉每天放学都会拉着我的衣角说:‘爸爸,大家都说中文,可我说不了中文’。”这种语言障碍带来的焦虑,是许多国际学生初来时的共同经历。然而,在新东方扬外独特的融合教育环境中,这种困境很快得到了化解。

学校的教育理念认为,语言学习需要营造自然的交流环境。为此,学校构建了全方位的语言支持系统:不仅大部分班主任都具备中文教学能力,还创新性地采用中外教师协同授课模式,为孩子们创造了沉浸式的双语环境。新东方扬外国际部负责人姜静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追求的不仅是语言教学,更是要打造一个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都能自在交流的成长空间。”

在这种精心营造的环境中,茉莉和她的中国同学Coco建立了一段珍贵的友谊。课间时分,总能看到这两个小女孩手牵着手,一个认真地教对方英语发音,一个耐心地纠正中文语调。“我教Coco说英语,她教我跳绳和说中文”,茉莉自豪地展示着她的学习成果。这种源于真实交流的语言学习,让原本枯燥的语言习得变得生动而自然。外教Theo在观察多个案例后认为:“孩子们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交流的效果,远胜过单纯的课堂授课。看到茉莉从最初的沉默寡言到现在的侃侃而谈,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课程创新:让语言在真实场景中“活”起来

新东方扬外的课程设置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框架,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

融合课程创新性采用项目式、跨学科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语言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完成项目的工具,而非学习的障碍。学生们在动手创作、团队协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运用语言进行有效交流。课程设计特别注重学习过程的完整性,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入口和出口,确保学生在项目完成时能够呈现出扎实的学习成果。

戏剧课程作为学校核心特色之一,不仅是艺术教育的载体,更是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平台。学校配备了专业的戏剧教师团队,每周安排固定课时,通过系统的剧目排练和年度戏剧节等丰富形式,为孩子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多彩舞台。

分级阅读课程则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原版阅读体验。这些课程相互支撑,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生态系统。新东方扬外国际部负责人姜静举例说:“我们通过将阅读课程与戏剧课程有机结合,师生共同创作了英文版《西游记》,这种跨课程的合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教学效果。”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特别注重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比如在中秋节期间,语文老师会指导学生创作与月亮相关的诗歌,外教则从跨文化视角进行解读,让孩子们在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从国际视野进行思考。

家校共育:文化认同的种子悄悄发芽

中外教师协作是教学实施的重要保障。在小学英特阶段的融合课程中,中教和外教在同一个教学单元中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外教主要负责推进课程内容,中教则侧重课堂管理并及时给予补充说明,这种深度协作模式贯穿从课前备课到课后评估的全过程。这种合作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延伸至教研活动、课程开发等各个环节,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共同体。

家校协同则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网络。茉莉的家庭对中国文化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这种文化开放性为她的跨文化认同奠定了良好基础。茉莉父亲Michael激动地分享道:“我们特意在名字中融入‘茉莉’这个充满中国韵味的元素,就是希望她能在中西两种文化中自如成长,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种家庭教育理念与学校教育哲学的高度契合,让茉莉不仅快速掌握了中文沟通能力,还通过学习古筝、表演《茉莉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成了更深层次的文化理解与认同。

茉莉的成长轨迹是新东方扬外教育模式成效的最佳证明。从入学时完全不懂中文,到在省级汉语演讲比赛中脱颖而出;从最初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隔阂感,到如今完全融入校园生活,她的每一个进步足迹都彰显着融合教育的独特魅力。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茉莉不仅自己取得了长足进步,还成为了连接不同文化背景同学的桥梁。在她的影响下,班级里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中外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自然顺畅。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是学校倡导的“每个学生都是文化使者”理念的真实写照。

当茉莉在演讲结尾说出“原来‘超’不是很难的事”时,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不仅是一个孩子最真实的心声,更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诠释。

在新东方扬外这个充满活力的校园里,每一个孩子都在融合的环境中自由成长,他们的友谊跨越国界,学习超越语言,成长见证着教育创新的无限可能。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