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2025江苏教师年度人物”正式揭晓,10位教师上榜。他们以赤诚扎根三尺讲台、以奉献赋能学生成长,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书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动人篇章,照亮无数学子的逐梦之路。即日起,江苏省教育厅教育宣传中心(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联合中国江苏网、“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共同推出“2025江苏教师年度人物”系列报道,生动展现新时代江苏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个人简介
张燕,扬州市汶河小学东区校校长。她创新构建以“红匠教师、红樱中队、红情家庭”为主体的“三红”党建发展格局,革新育人模式,推出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方案。患病化疗期间,她坚持指导教师备课备赛,通过视频引导和关心特殊孩子。她先后被评为扬州市优秀教科室主任、扬州市广陵区“五一巾帼标兵”等,学校被评为江苏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江苏省红十字会示范学校。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扬州市汶河小学东区校校长张燕深耕教育30年的信仰底色。她以顽强意志与癌症抗争,以非凡魄力引领学校发展,用真挚情怀守护师生成长,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教育乐章。
使命在肩:践行中的信仰蓝图
张燕始终以党建引领铸魂育人工程,创新构建“红匠教师、红缨中队、红情家庭”三位一体的“三红”党建发展格局。学校获“江苏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江苏省红十字会示范学校”等荣誉。她以“红匠教师”为抓手,用“素养精研+积分激励”机制分层培养专业型教师,同步构建“师德监督+心理疏导+生活赋能”保障模式,打造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学生站在学校正中央”是张燕一直秉持的育人理念。她借“红缨中队”打造“生命·成长”润心课程,成立“一束光”心理建设中心,守护学生心理健康。今年六一儿童节的“书海冲浪・红缨飞扬”活动中,省领导来到现场,看到孩子们在活动里展现出的自信自强、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连连称赞。同时,她深化“红情家庭”建设,通过家校论坛和驻家指导等推动家校共育。
在“三红”格局深化阶段,张燕被确诊癌症。但是病榻上的她依然细致推敲方案的每一个细节,以实际行动展现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弦歌不辍:病房内的专业引领
张燕始终坚信“老师好了,学生才能好”,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即便在化疗期间,她依然心系教师专业成长,持续为老师们提供悉心指导和全力支持。
去年,当焦老师准备参加含金量十足的扬州市数学赛课时,张燕第一时间拨通他的电话鼓励道:“别慌,咱们一起磨课。”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与焦老师逐字逐句推敲教案,“这个环节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预习作业怎么布置会更加合理”,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每项预习作业布置的细节里,都凝聚着她的教育智慧。
一个化疗疗程刚结束,张燕就迫不及待地回到学校,坐在教室后排认真聆听焦老师的试教课程。课后,她又不辞辛苦地与焦老师深入交流,提出详尽的改进建议。她的指导如春雨般无声地滋养着年轻教师的成长。在她全程精心指导下,焦老师最终荣获市级赛课一等奖。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张燕以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情怀,引领更多教师在争做“大先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春风化雨:细节处的教育温度
“每个孩子都该被好好对待。”这是张燕校长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办学理念的真实写照。作为扬州市儿童友好学校的倡导者与践行者,她将对儿童的关怀融入校园每一个角落:推动建设宽敞便捷的口袋图书馆,让孩子们畅游书海;精心创设多样的校内游学场馆,满足孩子们求知探索的天性;出版《笔尖的花园》校园专刊,鼓励每一个孩子大胆创作。她甚至细致到要求拆除教学楼所有尖锐装饰,换成圆角互动墙,改造不同高度的洗手台,真正打造出一个以儿童为中心的安全、友好校园。
这份“好好对待”更体现在她对每一个孩子细致入微的真诚关爱中。一年级的小易曾因情绪容易激动、难以融入课堂,让老师和家长倍感困扰。张燕没有急于批评,而是第一时间与家长坐下来深谈,她耐心倾听他们的担忧与无助,劝慰他们:“别急,我们要从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慢慢走进他的心里。”此后,她常常利用课间和小易聊天,陪他看有趣的卡通片,并温柔地鼓励他:“你知道吗,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也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渐渐地,小易开始愿意开口表达,课堂上安静专注的时间变长了,和同学之间的摩擦也少了。最让人暖心的是,他开始用稚嫩的声音喊她“校长奶奶”。家长感动不已,特意送来一面锦旗。

36年教龄,两年抗癌路。张燕以生命诠释了“教育是点燃烛火”的真谛,彰显了她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她的精神宛如一面旗帜,引领着更多教师在育人道路上温暖而执着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