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18日上午,江苏(高邮)乡村振兴产教联合体暨乡村振兴培训基地成立大会在邮举办。省政协原副主席、省工经联名誉会长吴冬华,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张鲤鲤,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校长张迎春、副校长刘贵友,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倪永宏,省工经联执行会长、扬州市产经联党委书记徐祥华和高邮市委书记田醒民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共同为江苏(高邮)乡村振兴产教联合体成立按下启动键。高邮市委副书记李伟主持成立大会。副市长赵国祥参加活动。

吴冬华在讲话中指出,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江苏(高邮)乡村振兴产教联合体的成立,正是响应号召、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创新实践。联合体以“技能+学历”为核心,聚焦“新农干、新农技、新农创、新农匠、新农服、新农商”六类人才培育和产业服务,必将为高邮乃至全省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和科技支撑。他表示,省工经联将全力支持、积极配合联合体开展相关活动,促进联合体结出累累硕果,让更多农民通过技能提升实现“富口袋”与“富脑袋”双丰收,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产教融合的“高邮样板”,为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张鲤鲤要求,要聚焦主责主业,在人才培养上求实效。要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各类资源,加快构建“政、校、行、企”协同平台,充分发挥开放大学牵头等优势,为乡村振兴输送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人才。要深化协同创新,在服务产业上显作为。要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打造技术服务平台,提升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水平。要健全运行机制,在可持续发展上探新路。要积极探索“公益性+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高标准推进“高邮乡训”品牌建设,力争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产教融合“高邮模式”。
活动中还举行了“江苏(高邮)乡村振兴培训基地”“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高邮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江苏省开大产教融合研究院”揭牌仪式。

成立大会前召开了江苏(高邮)乡村振兴产教联合体第一次成员大会,李伟介绍了高邮市自然、历史、人文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他要求,要以江苏(高邮)乡村振兴产教联合体和乡村振兴培训基地为纽带,聚焦种养技术、品牌运营、电商销售等实际需求,定制化培育乡村实用人才。要推动高校实验室与田间试验站深度联动、企业生产线与农户合作社精准对接,让高校科研智慧扎根田间地头,让企业技术经验转化为农民技能,更让“高邮麻鸭”“高邮大虾”等本土品牌借科技之力焕新出彩。
第一次成员大会报告了联合体筹备情况,选举产生了联合体第一届理事会。联合体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并审议通过了相关提名名单。
据悉,江苏(高邮)乡村振兴产教联合体以“技能+学历”教育培训模式创新为抓手,打造实用、管用、够用“三用”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体系,标志着高邮市在深化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江苏(高邮)乡村振兴培训基地是由高邮市人民政府、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扬州市产业经济联合会共同发起建设的产教融合平台,主要依托扬州(高邮)国家农业科技园平台,聚焦培养“新农人”、培育“新产业”,导入政策资源,服务高邮乃至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地方乡村全面振兴。
当日下午,来自南京和高邮的首批学员来到江苏(高邮)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分别参加了规模经营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和青年农民创业培训班。
(孔令玲/文 尤炳元/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