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捷报频传,捧回多个国家级公路养护大奖。同时,该中心率先开展的桥梁综合养护模式、公路应急保畅市场化模式、服务设施共建模式等创新成果获上级部门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市公路部门突破传统养护思路“藩篱”,不断探索新模式、应用新技术、提升新服务,正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普通国省道公路养护扬州新样板。
新模式
力争创建国家现代养护示范
“省道125高邮湖特大桥自动监测系统发生报警,显示桥梁有超载超限车辆路过,并发现部分桥梁伸缩缝存在型钢变形等情况。”近日,扬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养护科工作人员接到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发来的预警信息后,快速响应,第一时间现场查看桥梁伸缩缝,及时完成检查、评定和修复。同时,迅速将近段时间车辆荷载信息进行汇总,交市交通执法部门对疑似违法超限企业进行约谈。
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李兆南介绍,我市以桥梁综合管养新模式为切入点,不断拓展公路养护新模式。近年来,我市探索建立普通国省道桥梁管养一体化平台,将42座桥梁健康监测、361座桥梁综合检查数据相互印证,打造了桥梁“巡、检、评”一体化体系,建立桥梁综合管养快速响应机制。
“目前,我市公路养护科学决策和智慧工地使用率达到100%,国省道养护自动化智能辅助巡查覆盖率达到100%,公路养护监管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李兆南介绍,通过覆盖公路养护全流程的新模式启用,我市公路部门全力践行全路网、全要素和全寿命周期养护理念,力争创建国家级现代养护示范区,打造“苏式养护”扬州样板。
新技术
提质增效助力高水平养护
去年夏天,345国道仪征段大中修工程正式启动,项目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实现了沥青铣刨料100%再利用,将原本50天的工期缩短至7天。
近年来,我市公路部门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引领,大力推进养护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比如综合运用道路智能巡检系统、探地雷达、病害检测机器人等新技术,建立数据驱动养护科学决策体系,创新运用各类高效快速养护技术,建立养护‘四新技术’清单。”工作人员介绍,养护“四新”技术的深入应用,有效提升了普通国省道集约化、绿色化、高质化养护水平,实现了普通国省道长寿命养护和绿色养护。
新服务
路网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新年伊始,345国道新集南段建成通车。为完善沿线服务设施布局,同步规划建设的朴席服务区正在全力冲刺建设中。
“这是我市又一个普通国省道上的服务区,总占地面积50亩,是集加油站、服务区、养护工区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设施。”截至目前,我市国省干线上投入运营使用的服务区、停车区已达20处,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今年9月,345国道朴席服务区就将建成投用,该服务区作为区域公路养护指挥调度中心,还承担着雨季汛期、冬季扫雪除冰应急备勤等功能。
根据《扬州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设施规划(2020—2035年)》,到2035年,我市普通国省干线将有望实现每20公里就有1个服务区,形成覆盖全市所有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服务设施网络。截至目前,扬州所有普通国省道服务设施均已建有充电桩,共计建有89个充电车位,实现了充电桩全覆盖。通讯员 杨路宣 记者 黄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