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24日扬州讯 高速公路流量统计预测、异常事件监测预警、高速智慧救援……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高速路网建设运行融合的场景日益多元,推动了交通智能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近年来,江苏京沪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沪公司”)积极贯彻江苏交控数字化转型提升行动部署,抢抓参建“国家首条车路协同智慧高速”的有利契机,一体推进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运营管理体系、一流路桥管控品质建设,将智慧高速建设从“实验场景”推向“现实场景”。
从“数字底座”建设着手
基础设施数字化是智慧高速发展的方向和基础。京沪公司统筹传统基建与新基建,将数字化建设与改扩建基础设施建设相融合,为数字化转型夯实底座基础。建设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将新基建理念融入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按照每7公里1块门架情报板、2公里1块路侧屏标准,建设路段智能信息发布系统;布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感知设备,打造“车、路、云”全方位融合的路网感知体系,推动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提质升级。打造数字运营管理平台,依托江苏交控“高速大脑”顶层设计,打造路段治理智慧决策中枢,搭建EOCC数字化运营管理架构,通过数字孪生和二维视图展示交通流量、调度指挥、收费服务、服务区经营等核心指标数据,并结合路况、气象、流量、交通管制等数据融合分析,形成交通拥堵、收费站、服务区的预警业务场景,为管理服务提供辅助决策。构建运营管理“数据中枢”,依托江苏交控数据中台,汇聚自有系统业务数据、设备感知数据、互联网数据,构建运营管理“数据中枢”。目前,云聚平台累计形成数据资产1074万条,为10个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服务,数据有效率95%以上。
向数字赋能路网畅行加速
推进数字技术与高速公路全生命周期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探索智能预警预防,搭建“预、控、管”三维数字运营模式,创新关联AI事件检测与情报板发布,遇有异常事件,系统以秒级时间实现感知,随后自动生成预警信息,确认后,一键发送,最大限度减少交通拥堵,避免二次事故发生。目前,事件感知-核实分析-信息发布业务流程耗时压降至10秒级,成效显著,在京沪高速沂淮江段流量同比增长60%的情况下,百万辆车交通事故率较改扩建前下降了21%。探索高速数字收费新架构,加速推广云收费系统应用,沿线收费站云收费机器人实现100%覆盖,10个收费站布设预交易门架,智慧化升级后,收费站出口通行效率提升了14.8%。注重无人机应用,建设低空一体化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可进行约8公里作业范围内的自动巡检,高速公路示范路段实现常态化自主飞行、自动作业。
朝“数据融合”应用迈进
在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的新时代,高速运营业务亟需进行数字化重构。京沪公司聚焦主责主业,通过流程重塑推动数字转型升级,以数据产品体系支撑智慧稽核、运营监管、清障救援等关键业务应用,促进运营管理提质增效。数字稽核赋能业务协同,从“一张网”常态化收费运营管理需求出发,以一体化思维,挖掘收费数据价值,提升主动稽核能力,推动收费稽核业务流程协同。研发数字化运营监管平台,通过视频图片、信息系统操作等要素分析,实现营运业务数字化闭环监管,打破“人找事”难题,实现算法驱动的“事找人”,直观、快速定位业务薄弱环节,问题整改闭环率由72.6%提升至94.42%。探索清障智能设备建设,通过增加智能车载终端、物联网感知设备,实现车库闸门远程一键开启、车辆远程一键启动,清障车辆实时定位、现场动态感知、语音实时交互,推进清障救援数字化提升,实现清障救援全程监测、全程管控、全程评价,目前,清障救援15分钟到达率65.47%,30分钟处置率77.64%,1小时处置率98.95%。(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