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翻开保护名录 来看古城扬州“家底”9大类、18项、2145个
2022-04-15 16:15:00  来源:扬州日报  
1
听新闻

9大类、18项、2145个……扬州第一次摸清古城保护“家底”;第一次建档立案,编制最新、最全、最详细的古城保护名录;第一次建立古城保护对象综合性信息平台;第一次通过网络平台整体展示古城保护对象信息。

近日,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对扬州古城保护名录制度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不少代表对古城保护建言献策,未来,“数字活化”的古城保护名录或将成为扬州古城保护的新名片。

首次摸清古城“家底” 9大类、18项、2145个

今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确立40周年,也是扬州列入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仅在扬州的文昌路上,就汇集了唐代石塔、宋代古井、明代文昌阁、清代运司衙门等历史遗存,“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绝非虚名。

2006年,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被列入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为更好保护扬州古城,传承历史文化,2017年1月,扬州市制定并施行了《扬州古城保护条例》,扬州古城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按照《条例》规定,扬州市需建立古城保护名录制度,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重点保护。

为顺利开展保护名录编制工作,2017年,《扬州古城保护名录编制方案》确定,明确古城保护名录共分为9大类18项;明确编制范围为扬州古城区18.25平方公里内的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名、古桥古井、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店老字号等,分项列入名录;明确各负责单位要按照任务分工组织专门力量,对古城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收集、整理。

截至目前,共收集整理古城保护名录条目9大类、18项、2145个。其中,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16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80个,历史建筑56个,名店老字号3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233个,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11个,古树名木515株,历史地名1086个,古桥古井17个。

市古城办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名录编制过程中还进行了动态更新调整,比如新增古井古桥项目,收入古井古桥信息17个,根据最新地名名录增补276个地名信息等,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名录体系。

“数字活化”名录 打造一张古城保护新名片

13.1平方公里的唐宋城遗址和5.09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历史城区,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规模最大、风貌保存最为完好、最具“中国味、文化味、市井味”的历史城区之一,可说是一部“扬州通史”。

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编制扬州古城保护名录是古城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了具体保护对象,更是扬州古城微观管理的重要抓手。摸清了“家底”、编好了“名册”,才能切实加强古城微观管理,实现扬州古城整体保护,使相关规划制定更具科学性和严肃性。

“目前,各相关单位也在探索建立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形成扬州古城保护名录的常态化工作组织体系。”市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

此外,部分市人大代表表示,应专门在网站上开辟古城保护名录专栏,将经过论证的古城保护名录信息在网络平台展示公布,供社会公众查阅。“要充分调动市民的积极性,古城保护是大家的事,不能只做观众,要做参与者。”

也有代表建议,可借鉴苏州、绍兴等城市的成功经验,“一张图”上展示所有保护对象信息,实现保护对象资料和数据的数字化集成整合,以高新技术手段推进扬州古城保护对象数据范围全域覆盖,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智慧建设的亮点品牌。“可考虑制作名录图册、短视频等,在热门景点和重要遗址、中小学校、城市书房等地展示、赠阅,在新闻媒体和网站上制作专栏介绍推广,进一步‘活化’古城保护名录信息,扩大扬州古城保护名录的社会影响,让其成为扬州古城保护的一张新名片。”

记者 陈洁文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