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在行动 | 走在共同富裕的路上
2025-08-04 09:57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喻婷  
1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2025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江苏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持续用力,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

行至半山不停步,江苏各级人大代表通过一件件落到实处的行动举措和一项项具体而微的计划清单,生动诠释着履职担当。

“医疗资源下沉不能停留在‘送设备’,更要‘送技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苏北人民医院医生魏华提出了“发展‘互联网+医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的建议。目前,她所在医院的部分科室已经试点使用AI辅助诊断系统,诊断效率和准确性都有了显著提升。“以前基层医生遇到复杂病例只能转诊,现在通过联盟培训和AI辅助,大部分常见病都能在当地解决”。2023年,在魏华牵头下,43家不同地区的医疗机构还组建成立了风湿联盟,帮助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谈起接下来的工作,青少年健康成为魏华重点关注的领域。“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问题必须早关注、早干预。”从2018年起,魏华便开始关注青少年高尿酸血症问题。目前,该研究已申报为省级研究课题,团队成员已经对扬州中小学生开展科普工作,增强他们对高尿酸血症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并开展专题研究。魏华告诉记者,在推动青少年高尿酸血症研究层面,她和团队将争取实现“医食同源”的治疗方案,从饮食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预防和控制青少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发展。

当目光从城市转向乡村,一幅幅乡村振兴助力共富的画卷也跃然而出。

物联网监测、无人机植保、精准灌溉、智能温室……提起农业科技,省人大代表、泰兴市织梦家庭农场农场主,泰兴市织梦蔬菜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费琳琳热情地介绍起自家农场配置的智能化系统。“新农人要成为把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田间地头生产力的‘桥梁’,让更多老乡感受科技给土地带来的改变,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费琳琳算起一笔账,团队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或联合体,吸纳周边农户入股或签订订单,并提供统一的种苗、技术指导、保底收购、品牌销售等服务,已经带动了1800多户农户年均增收2000多万元。

在费琳琳经营的织梦生态园里,经常有外地游客前来体验着稻田摸鱼、土灶做饭。这个由闲置农房改造的农旅项目,不仅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更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或销售土特产。“乡亲们的收入实实在在提高了,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也增强了他们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今年初的江苏省两会上,费琳琳提出的“成立区域性‘新农人’联盟平台”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肯定,现已经成立泰州市新农人发展联合会,费琳琳当选会长。下一步,这支新农人队伍将充分利用平台优势,推动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形成良性互通交流机制,为乡村振兴集聚一批优质人才,培育壮大新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夏天,正是水蜜桃正大量上市的时候。在无锡阳山,一座村庄恰因为桃子成为乡村振兴的先锋。“桃源村曾是市级经济薄弱村,如今村集体收入从50万跃升到640万,农民人均收入超7.7万,这条路,我们走了15年。”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人大代表,阳山镇总工会主席,桃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谷说。

作为桃源村“当家人”,张谷牵头整合资源,推动农业和文旅的双融合:发展53家合作社、9家家庭农场,将水蜜桃从“种果”延伸到“酿酒、做文创”,打造“从枝头到舌尖”的全链条“桃经济”;通过高标准农房翻建、美丽农居建设,将闲置农房盘活为四合桃舍、众象美术馆等20个文旅项目,2024年为村集体增收超120万元,带动50余户村民卖农副产品年增收超8000元,提供280多个就业岗位。

“共同富裕,不是村集体‘独富’,是大家一起‘共富’。”眼下,桃源村一边聚焦“阳山水蜜桃”优势主业,推动从种桃“卖果”向“卖品、卖景、卖生活”转型,构建覆盖全时段、全业态、全年龄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激活夜游、夜宿、夜食等夜经济场景;一边加快打造无锡市首批“理想田园村”示范品牌,聚焦农房翻建、公共空间、村庄道路等系统提升工程,因地制宜推动老宅更新、风貌管控与业态导入相结合,不断释放乡村空间潜力。张谷表示,他要在田间地头谋实事、在改革一线破难题,带领桃源村干群用实干和创新写好“共富路”上的答卷。

“作为农机人,我们的机器多转一圈,农民的腰包就能多鼓一分。”连云港市赣榆区塔山镇人大代表、江苏大力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传方语气坚定:“对我们来说,落实‘在共同富裕上作示范’的叮嘱,就是造更实用的农机,让农民种地更轻松、更赚钱。”

近年来,孙传方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精量播种技术,减少种子浪费、提高播种速度,降低农民劳动强度;联合镇农业部门开展农机知识培训与推广活动,邀请大力士机械制造公司的技术人员以及专业农业专家授课,累计培训农民超过500人次。目前正在筹备制作农机使用科普短视频,计划在本地社交平台播放。

2025年,孙传方计划投入150万用于智能化改造,预计生产效率提升20%,产品不良率降至5%以内;带动5家上游企业提升工艺,每季度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推动行业升级;新增50个就业岗位,优先招聘本地劳动力,举办专场招聘会。“作为人大代表,我还要多走村入户,听听农民对农机的新需求,把他们的‘急难愁盼’写成建议,带到人代会上。”在孙传方的计划表上,今年他还要参加不少于10次的培训,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政策,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我希望每月至少走访1 次基层,多关注农村产业、民生保障等问题,收集宝贵的意见建议,只有把基层的事情妥善解决,才能走稳共同富裕的道路。”孙传方说。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记者喻婷

标签:
责编:喻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