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烫”温度 “滚烫”人生丨19岁的夏天
2025-07-08 14:51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喻婷  
1

编者按 这两天,热得格外直接。无数外卖骑手穿梭于钢铁丛林,在热浪一线奔跑。

骑手不属于聚光灯,但他们是速度,是坚韧,是千家万户生活的“续航者”,他们的汗水值得被看见,他们的坚守值得被记录。在这个酷热的夏天,记者寻找到4名有故事的骑手,体验他们“灼热”的跑单路,讲述他们的拼搏与期待,致敬每一位用脚步丈量城市的平凡英雄。


7月5日下午3点半

体感温度:41℃

“45号!45号这边!别拿错了!”江宁大学城一间饮品店里,忙到无暇抬头的店员飞快地回应前来取餐的骑手询问。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很快从桌面消失,跟随骑手搭上不同车辆,再抵达各自主人的手中。骑手朱金龙的手里,此刻也拎了一份。

朝外推开门,午间暴晒的热浪没有消退,一股脑全涌上来。他小跑到停车点,只是取餐的功夫,电动车坐垫就已经变得烫手。朱金龙跨坐上去,龙头左右调转几下,小车顺着柏油路平稳地向前驶去。风是烫的,带着盐味的汗水从脑袋上滑落,淌进眼里时,眼周肌肉控制不住地收缩起来。他抬起手一抹,可很快又有新的细密汗珠聚集,再掉落到脖颈。

和饮品店里其他取餐的骑手相比,只有19岁的朱金龙难掩稚气。“我得赚学费和生活费,大学入学的学费就是我自己挣的。”思绪回到2024年夏天,已经得到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录取通知的朱金龙在欣喜之余,为学费和生活费犯起难。“家里只有我和爷爷,爷爷年纪大筹不到学费,那我就去挣。”他离开家乡连云港前往扬州送外卖,正式开工前又问朋友借钱购买电动车。

最热的三个月里,朱金龙一趟趟地跑,手里的订单接了送、送了接,靠自己赚足学费,还了购买电动车的借款。

大学开学后,朱金龙又征得老师同意,每天上完最后一节课去兼职。“有课的时候每天跑三四个小时,节假日时间多一些,开工时间也更早。”那辆在扬州购置的电动车也跟着朱金龙来到南京,以学校为圆心,载着他不断探索城市半径。一天下来,朱金龙的收入约五六十块,足够他两天的生活开销。偶尔遇上极端天气导致外卖骑手短缺,朱金龙会主动冲上去,一晚就能赚到一周的报酬。天气、气温,对外卖从业者而言有些“亦敌亦友”:不存在开不了工,可相对高额的报酬背后是更多的辛苦。

回忆结束,刚巧朱金龙完成一笔订单,他趁着喝水间隙短暂休息。一对冰袖、一副防晒面罩、一桶1.5升的矿泉水,是朱金龙全部的防暑装备。而那身统一的配送服下,T恤早已湿透。“我还扛得住,有时候爬六楼送餐有点喘和,休息一会就好。”他扬了扬手里的大桶矿泉水,仿佛佐证一般地补充说:“我也注意补水,这一大桶喝完了就再买。”

朱金龙习惯性地看手机,一来关注派单,二来会间歇性地录些视频发在社交平台。今年1月开始,朱金龙持续在网上更新自己半工半读的生活,他叫自己“小盒”,而网络似乎真的成为容纳他生活和见闻的盒子。那些为生活费担忧的心事,那些收入不错为自己加鸡腿的快乐,那些和爷爷通话时的想念和满足,还有那些救助流浪猫的成就和遇见陌生善意的感动,都变成了一段段动态影像,长久停留在朱金龙的主页。

郭瑞军 摄

暑热随着夜色消退,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多,连带着街巷也变得有活力。朱金龙不打算休息,还准备多跑几单。谈起暑假安排,朱金龙已计划好去浙江。“朋友介绍了一份提供住宿的工作,白天在室内工作,晚上我再兼职送外卖。”两份兼职,可以给朱金龙带来更多的报酬。“半工半读多少会影响课业,如果假期挣得多点,生活压力小些,新学期我还是想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

朱金龙的小车骑远了,身影也慢慢消失在人潮里。对于他来说,这个19岁的夏天注定充满了汗水,也满怀成长的印记。

至于以后的人生,朱金龙这样说:“不必为以前遗憾,不必焦虑未来,活在当下就很好。我在用自己的手挣钱呢。”

小心愿:希望新学期到来时,“小盒”能在学校找到一份更能兼顾学业和生活的工作,祝愿“小盒”在成长的道路上收获更多的善意和关怀。19岁的夏天有尽头,自力更生的勇气永不停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喻婷

标签:
责编:喻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