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随着“清明祭英烈 丰碑励童心”——2025年江苏省青少年网上凭吊革命先烈活动正式上线,一场跨越时空的集体缅怀在虚拟与现实中交织。截至2日下午4时,专题访问量突破40万人次,线上献花超38.6万人、留言逾3.3万条。这场由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起的云端祭扫,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红色精神的火种。
指尖白菊:跨越虚实的思念接力
2日下午4时,南通如东县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刘梦洁在老师的指导下登录线上活动页面。在“祭英烈”板块中,她轻点屏幕,为家乡如东县烈士陵园的英烈献上一朵虚拟白菊。“白菊的花语是‘哀悼、怀念’。学校之前组织我们去陵园扫墓时,我献的也是白菊。”刘梦洁轻声说道。
一封家书朗诵、一段党史故事,“悟精神”栏目里英烈的事迹通过音视频呈现在刘梦洁面前,让这位少年对英烈的敬仰更增添了许多。“我一直都很崇敬董存瑞、刘胡兰等革命先烈,敬佩他们为革命牺牲的精神和不畏敌人的勇气。我想参与‘抒心声’栏目的活动,告诉他们,因为他们的牺牲和奉献,现在生活富足,孩子们都能上学,学习知识,我们十分感激。”
援疆教师:让红色精神翻越地理边界
远在新疆伊犁州支教的盐城市景山中学语文教师路璐,同时肩负“红色精神”宣讲的职责,援疆教师和宣讲员的双重身份让她对线上祭奠活动的看法更具深意。她认为,线上祭奠有三个好处,首先是打破了地域和时间限制,让远在新疆的学生也可以了解江苏的英烈,且不受时间的局限,随时都可以查看。其次是低碳高效,线上祭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明期间纪念场馆的交通压力,扩大参与群体覆盖面。第三是教育延伸,活动页面“悟精神”版块展示的英烈故事视频、家书朗读音频等形式打造出“行走的思政课”,让孩子们可以自主探索英烈们的事迹。
当历史照进现实,最动人的永远是那颗传承的初心。正如路璐所说:“记住他们,他们就没有离开。”
此次“清明祭英烈 丰碑励童心”活动,通过多个板块,以图文、音视频、动画等全媒体形式呈现,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