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一周,我们度过了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春节长假,江苏也交出一份颇为亮眼的“暖风”答卷:春节假期,全省共接待游客6120.9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90.24亿元;江苏成为2025年春节档首个票房破10亿元省份,观影人次高达1919.51万,票房和观影人次均位居全国第一。
随着假期落幕,奋斗者们以“满弦”之势回归岗位,用实干迎接大好春光。2月5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在新春第一个工作日召开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推进会,对一体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作了专题部署。
目光望及全省,从各地陆续召开的“新春第一会”到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从车间生产线上的机器轰鸣到发往全国各地运货车辆的鱼贯而出,江苏儿女用勤劳编织出了生生不息的发展图景,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局起势见精神”。
做优营商环境,增强发展磁场
营商环境往往标注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力、潜力和竞争力。面对城市间日趋激烈的比拼较量,只有在营商环境上抢占高地,才能在区域竞争中跟上步伐。

2月5日,南京召开全市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会上发布了十大作风建设优秀案例和三类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应用场景,并对外发布2025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
过去一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全国大中城市前十,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全省第一、全国第四,第15次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沉甸甸的发展成果之外,南京却面临“标兵渐远、追兵逼近”的严峻形势。对此,“在营商环境上抢占高地”成为南京在区域竞争中跟上步伐的积极之策。正如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在会上强调那般,南京将着力提升企业感受度、整体便利度、要素丰裕度、市场容新度、生态共享度,以一流作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为企为民服务质效,切实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省会担当。
同样将“新春第一会”的主题聚焦营商环境的还有淮安。近几年,以中天钢帘线落地为标志,巨石、天合光能、捷泰、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纷纷落户淮安。目前淮安在建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达34个,其中首期竣工投产19个,带动规上工业投资连续43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发展的好势头彰显出淮安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付出的诚意和担当。迈上新征程,淮安还会以更大力度抓好营商环境建设,持续向四个“最”的方向努力提升,让来淮投资企业家“在家的感觉”更好、淮安在外企业家“回家的愿望”更强。

如何用行动赢得企业家青睐,让企业助推产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扬州连续第12年出台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2号文件”,或许就是城市和企业双向奔赴的生动例证。据了解,今年扬州出台的“2号文件”围绕打造更加卓越的营商环境制定出台13项任务举措,持续推进“信用扬州”“免证扬州”“效率扬州”品牌建设,在“审批最少、流程最顺、速度最快、成本最优”上出实招,探索建设“企业友好型城市”。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为扬州的“冲刺决胜年”,全市将以营商环境的“优无止境”促进经济发展的“稳中求进”,向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经济总量超8000亿元、工业开票突破1万亿元的发展目标不断迈进。
实干为先,抓牢重大项目和实体经济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新春开工第一天,徐州就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奋进景象:在徐工矿机智能制造基地,十余台满载矿山装备的物流车集中出发奔赴全球,打响徐州制造出海新一枪;在徐州德基广场,开业运营倒计时暨首发品类发布仪式启动,项目运营后将招引150余个品牌入驻,预计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为徐州的高端消费市场增添新动能;云龙湖实验室正式挂牌江苏省实验室,标志徐州市科研平台建设又迈出坚实的一步。“要聚焦做强发展引擎、做厚产业家底、做实城市载体,抓住关键点,干在紧要处,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说。
2月5日,常州召开“新春第一会”,会议主题明确:一如既往专注实体经济,坚定不移支持企业发展、支持企业家创业。翌日,常州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别走访了全市重点企业,深入了解新兴产业发展态势、企业市场拓展情况和技术研发投入等。
以新能源产业打开发展新局面的常州,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0813.6亿元,其中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产业集聚度全国第三、投资热度连续三年全国第一;同时在新能源之都的牵引下,常州企业奋发进取,创业独角兽、行业单项冠军、创新型科技企业层出不穷,推动工业规模增至超2.2万亿元,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居全省第一。

苏锡通园区内的智能化流水线高速运转、全市举行首场新春大型公益招聘会、洋口港迎来蛇年首艘靠泊的液化天然气船舶,过去一周,南通强势吹响开工复产“冲锋号”。“没有高质量的项目,就没有新型的工业化,就谈不上高质量发展。”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在5日召开的全市新型工业化暨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大会上说道。为了加快打造现代工业名城,南通在新的一年定下具体目标,实施产业能级提升、科创人才引领、扩大有效投入、海洋产业壮大、集群筑峰强链等“十大行动”,力争2025年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重大工业项目数、总投资额居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0%。
向“新”而行,培育产业增长动能
江苏是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良好的科技创新基础让江苏的发展巨轮行稳致远。

作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苏州迎来新春“开门红”,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等重点区域的企业纷纷开工,沪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投产仪式在昆山举行。开工热潮为苏州全年经济发展开了好头,也彰显出苏州在创新发展战略引领下的强劲动力。展望未来,苏州提出,推动电子信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集群式发展,壮大第三代半导体、低空经济等战新产业,精准布局人形机器人等新领域新赛道。
同处太湖之畔,无锡在开工首日敲响了国投新质蛋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签约的庆祝“钟声”。这一合作的成功落地,传递出无锡推动前沿技术抢占生物医药新赛道的决心和信心。近几年来,无锡持续壮大生物医药8条优势产业链,集聚阿斯利康、药明康德等一批龙头企业,去年产业全口径规模达2058亿元;生物医药产业攀高向强,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同一天,无锡还正式捧回“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招牌,全市超8000家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将在技术加持下迈入转型“深水区”,一场技术引领的产业升级正在太湖之畔积蓄能量。

“每年新春第一会,我们都会聚焦一个主题,明确新一年工作的‘风向标’。”盐城召开的“新春第一会”上,市委书记周斌提出,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2025年,全市上下将聚焦产业第一支撑、创新第一动力,深入实施产业强市、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战略。近年来,盐城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深耕产业赛道、聚焦企业培育、重抓生态优化,在中国城市科技创业能力排名中提升8位、列第35,增幅全省第一。为进一步激荡创新活水,盐城出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起草《关于支持打造全市创新之核的专项政策》,以加速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江苏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土地上,奋斗者即是实干家。万千奋斗者们以梦想为帆、以汗水为桨,不断书写更多属于自己更属于江苏的辉煌篇章。

南京
紫金山实验室新年誓将“南京成果”写进国际标准
无锡
高歌猛进,春节无锡游创历史佳绩
徐州
徐州:观村界杯盛宴 享冰雪季激情
常州
常州:花农直播忙 花香飘全国
苏州
古城新春“热力值”爆表 三大地标揽客超200万人次
南通
南通:“点亮”老街巷 生出“新花样”
连云港
全国第三批美丽海湾名单发布, “连岛港口区”上榜
淮安
春节期间淮安市21家重点监测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4.1亿元
盐城
阜宁:“打春牛”奏响春耕序曲
扬州
扬州制造业持续提升“含绿量”
镇江
改革创新赋能,产业“上新”城市“焕新”
泰州
春节假期,泰州市接待游客754.3万人次
宿迁
宿迁589家企业新春送岗3.69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