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新年的守“候”
2025-01-26 16:15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冯晓丹  
1

春节,总是与“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无数游子心中最温暖的归途。在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候鸟守护者用双手呵护湿地,见证着珍禽们一年又一年的“回家”之旅。在这里,“回家”不仅是人类对团圆的渴望,也是珍禽们对温暖的向往。

家的温暖,跨越山海的思念

在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远处的丹顶鹤三两成群,自由自在地飞翔、觅食、嬉戏享受着属于它们的“团圆”时刻。看着眼前的美景,站在观鸟台上的盖婉华轻轻一笑,这场景让她不禁想起了自己远在拉萨的家,那里有她最爱的竹筒酸奶和给予她无尽温暖的家人。

“每次过年,我最想念的就是竹筒酸奶的味道。既有奶油的香,又有奶冻的酸,还有砂糖的甜!”她回忆起小时候,爷爷带着她坐火车进藏。火车上,窗外是无垠的草原和雪山,“牦牛像豆子一般洒在山间,有时可以在草丛里,发现一两只狐狸,要是更幸运些,还会在斑驳的雪地上发现跳跃的羚羊。”这些震撼的自然景观,成就了盖婉华对“家”的深刻记忆。

“回家的路上,我会想很多。”盖婉华说。想象着父母在拉萨的生活,是否也像她一样思念彼此。每次回家,妈妈都会为他准备热气腾腾的饭菜。那种温暖,是她心中永远的慰藉。

今年春节,婉华选择留在保护区陪伴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春节将至,保护区里也挂起了红灯笼,贴上了红对联。“我们增加了巡逻频次,还有一些其他保护措施,让鸟儿们也能过个好年。”盖婉华说。

候鸟归来,跨越山川的旅程

每年11月,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会迎来越冬候鸟的“先头部队”,它们从俄罗斯远东地区、黑龙江和吉林等地的湿地启程,历经漫长旅途,最终抵达盐城湿地,在这里度过整个冬季,直到次年3月才北迁。

对于珍禽来说,盐城湿地是理想的越冬家园。这里是全球仅有的两块潮间带湿地自然遗产。广袤的滩涂、浅海区域,为珍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相对温暖的气候,让它们能够躲避北方的严寒。“珍禽们从北方飞来,就像我们人类回家一样。也是在追寻温暖。”盖婉华说。

这是婉华来保护区工作的第九个月,回忆起初次看到候鸟回巢的场景,她依然难掩兴奋:“看到珍禽陆续飞回我们亲手为它们守护的家园,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春节期间,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格外忙碌。她们增加了巡逻次数,防范无人机和鞭炮惊扰珍禽;开展越冬水鸟调查记录活动,科学监测水鸟数量;还加强与社区和村民合作,为候鸟提供食物。

守护家园,跨越物种的共鸣

“鸟类的迁徙和人类回家过年有着相似之处。”盖婉华说,“都是对家的向往和追求,是生命力和希望的象征。”在她看来,珍禽们从北方飞来,就像她从拉萨来到盐城一样,都是为了寻找一个温暖的归宿。

盖婉华还记得,有一次她在湿地里看到一只丹顶鹤在芦苇丛中翩翩起舞。它的羽毛洁白如雪,头顶的红色在阳光下格外耀眼。那一刻,盖婉华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她意识到,这些珍禽是湿地的主人,也将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希望通过保护区的工作,让更多人理解鸟类的‘回家’之旅,从而更加关注生态保护。”婉华说。她相信,只有让更多人了解湿地鸟类,才能真正保护这片美丽的家园。

春节,是团圆的节日,也是希望的开始。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无论是人类还是珍禽,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家”。在盐城湿地珍禽保护区,人与自然的情感共鸣,让这个春节充满了温暖和希望。

标签:
责编:冯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