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全长近32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
江苏,是2500岁大运河的生长原点。790公里的大运河江苏段纵贯全省南北8个地级市,是大运河河道最长、文化遗存最丰富、保存状况最好和航运利用率最高的区段,至今千里赖通波。
2020年,交通运输部将打造运河绿色文化带列为江苏省承担的全国交通强国第一批试点任务之一。4年来,江苏全面推进试点任务建设,完善航运基础设施,提升航运装备技术水平,提升航运服务品质,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日前,江苏打造运河绿色文化带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验收评分97.4分,等级评定为优秀。
与绿同行,黄金水带上的绿色实践
滟滟春水,生机盎然,在京杭运河淮安黄码大桥段船行河上,两岸风景如画卷般展开。
“每次经过淮安段,沿着大运河行船,就像画中游。”今年60多岁的黄石其“跑船”三十多年,对运河流变的点点滴滴了然于心,“现在,岸边的违建不见了,水清岸绿,还建出了公园。”
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航段,京杭运河淮安段全长61.8公里,其中淮安船闸至九龙湖公园段被列为全省4个代表性航段之一。
“2019年10月,淮安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2020年,高质量完成淮安船闸至九龙湖公园段约16公里建设任务;2021年,全面实施京杭运河淮安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聚力将京杭运河淮安段打造成为集智慧航运、生态修复、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淮安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罗衍庆告诉记者,今年6月底,京杭运河淮安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全线将具备验收条件。
从生态建设对象到绿色示范榜样,如今的京杭运河淮安段,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流淌千年的京杭运河淮安段被赋予绿色新动能。目前,淮安内河集装箱吞吐量持续位居全省内河第一,建成全省内河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专用码头,为京杭运河沿线地区外贸业务架起连通世界的通道。
千里运河,迤逦穿行。淮安段的华丽转变,是江苏绿色现代航运建设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江苏不断完善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绿色航道建设专项行动,累计新建和修复生态护岸4.2万米,实施绿化提升面积约146万平方米,完成航道疏浚463万立方米,京杭运河沿线可绿化区域绿化率98%以上。锚定2026年,江苏提出更高目标,计划建成(准二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超1100公里,三级及以上干线航道里程达到2800公里,将京杭运河江苏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打造成为全国内河航运标杆。
扬帆起航,大型船舶驶向绿色低碳
船舶从京杭大运河淮安段驶出,向南行驶,约2天的时间,行至无锡段。
作为航运主干河流,京杭运河无锡段2023年船舶通过量超过44万艘共计3.4亿余吨,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航道”。
运河之上,船只往来如梭。随之而来的,船舶污染防治成了无锡面临的必答题。
2023年9月,无锡市人民政府出台《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无锡”实施方案》,要求加快推动绿色船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全面推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船舶应用,加快现有高耗能、高排放运输船舶的淘汰更新;另一方面推进纯电池动力技术在内河船舶应用,引导建造、改造内河电动船舶。
“当前,水运具有运能大、成本低等优势占比,大河新生,绿色低碳已成为船舶航运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越重量级的船舶,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也将越高。”无锡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敏丰介绍,按照相关规划,无锡将稳妥推动现有航行于长江干线、京杭运河等中长距离、2000吨级以上的运输船舶实施应用LNG能源的改造。推进纯电池动力技术在内河船舶应用,引导建造、改造内河电动船舶。到2025年,内河纯电动集装箱船舶应用取得突破。
记者了解到,其实推动绿色船舶建设已不是将来时,一系列配套工作已经启动。在提升航运装备技术水平方面,江苏实施绿色船舶发展专项行动,淮安“翔宇101”“翔宇102”和“汉唐常州”等一批标准化集装箱专用船舶相继投入运营,完成首艘120标箱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首航,运河沿线累计建成LNG加注站7座,推动“LNG换罐补给模式”集装箱船首航。实施船舶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建立健全船舶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开展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改造工作,完善船舶防污设施设备。
智慧护航,“水运江苏”再跨新台阶
日前,随着苏北运河宿迁段航道外场感知系统投入使用,苏北运河航道外场感知系统试运行结束,全线基本投入正式使用。
在苏北运河两岸,平均每隔两到三公里就树立着一根“白杆杆”,可别小看这些“白杆杆”,它可是苏北运河“千里眼”“顺风耳”的重要载体,上面安装了苏北运河航道外场感知系统各类外场感知设备,可以实时采集运河航道以及船舶航行过程中的各类数据。
“和以往相比,外场感知设备已成为工作人员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我们直接可以利用视频监控确认船舶位置、识别船舶身份。对于船员反映的航道问题,可以利用该系统实时查看实际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准确回复。”苏北航务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这些感知设备收集的感知数据,可以实时完成对航闸的智慧化管理、航道密度分析和待闸预测,为智慧船闸运行提供支撑,提高航道保畅能力。
除了智慧监测系统的应用,面对庞杂的航道事务,苏北航务管理处在全国同行业率先建成“智能调度系统”,使闸室平均利用率由70%提高到80%以上,相当于在苏北地区又建了一条年通航量千万吨级的“新运河”。
好风凭借力,乘着智慧航道建设的东风,“水运江苏”建设再上新台阶。近年来,江苏实施智慧运河专项行动,累计建成2500公里内河电子航道图,实现京杭运河江苏段电子航道图全覆盖,率先开通首个内河船舶手机导航系统,建成京杭远河运行调度与监测系统,推出“船讯通”“水上ETC”便民服务措施,建成推广内河船舶智能过闸系统,实现全省航道船闸联网运行收费。此外,根据《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到2026年,江苏将全面建成内河干线电子航道图,完善基于智能手机的船舶全航程可视化精确助航,建成全省干线航道运行调度与监测系统,探索京杭运河全线船闸联合调度,推动全省船闸由区域集中控制向全网联合调度迈进。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孙秦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