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早晨,南京的几条过江通道异常拥堵。
据南京市交通运输局消息,因应天大街长江隧道进城方向夹江桥位置,一辆黄牌货车货物散落,事故车辆侧翻,占据三股车道,导致交通中断。公安交管部门对夹江桥和应天大街长江隧道进、出城双向实施临时交通管制。
一条过江通道实施交通管制后,“大流量”如期而至,江心洲大桥(长江五桥)堵了,扬子江隧道堵了,长江大桥也堵了,一大批上班族都堵在了过江的路上。
为什么一场交通事故造成了过江通道集体拥堵?过个江而已,为什么这么难?
应天大街长江隧道通行现状如何?
5月11日上午,记者在事故现场看到,涉事车辆目前仍停留在桥面上,现场也已经启用大型吊机对车辆进行作业,工作人员正在对夹江桥拉索进行检查。
中午13时左右,记者看到,坠落货物已吊离桥面,应天大街夹江桥南向北(出城方向)已经恢复正常行驶。据南京市交通运输局消息,北向南(进城方向)预计当日17时前恢复通车。截至记者发稿时,从江北方向经应天大街长江隧道进城已全线顺利通行。
关于桥梁受损的整体情况,记者从南京市交通运输局获悉,应天大街夹江桥遭货车刮蹭主缆及吊杆,导致货物坠落、桥梁局部构件受损。根据桥梁健康监测数据及专家现场踏勘论证,初步判断桥梁主体结构安全,受损构件需进行维修更换,相关处置工作正在进行中。
“早高峰我们进行了临时交通管制,确实堵了一段时间,也是为了消除安全隐患,现在已经恢复正常出行。”南京市交通运输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受损构件维修更换前,应天大街夹江桥双向仅限小型客车、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行,相关部门将加快事故调查处理和构件维修,并及时发布最新交通信息。
过江通道需几多?
从5月11日早晨应天大街长江隧道的临时管制,到当天中午解禁,几个小时的过江通道拥堵,背后却是江北居民长期经历的过江之痛。
“真的太堵了,每天要提前半小时出门”
“过江隧道越来越多,车却越来越堵了”
……
过江难,一直是往来长江两岸的南京人的槽点。尽管,这些年陆续通车了好几条过江通道,但由于长江两岸发展迅猛,相较日益旺盛的过江需求,过江通道的数量似乎还远远不够。
仙新路过江通道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南京已建成应天大街长江隧道、扬子江隧道、长江大桥、长江二桥、长江三桥、长江四桥、长江五桥等11处(13条)过江通道,还有建宁路长江隧道、新生圩长江大桥(仙新路过江通道)、龙潭过江通道等5条在建。从数量上来看,其实并不算少。再从距离来看,长江南京段全长97公里,也就是每隔9公里左右就有一条过江通道。
然而,对标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标准和城市群未来发展规划,南京的过江通道依然供不应求,不能完全满足快速增长的过江需求。
“从供需情况看,面对持续增长的过江需求,局部地区出现了明显的过江交通瓶颈,现有过江通道能力远远不足。”根据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相关处室的统计观察,近年来各过江通道建成通车3年左右,交通流量即迅速攀升。如南京江心洲大桥,从2020年刚通车时日均3.6万辆,到江心洲大桥设计饱和流量日均6万辆,只用了半年时间;截至2023年底,江心洲大桥累计通行8194.51万车辆,目前日均通行流量已达9万辆,大桥通行量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逐年增长。
回看拥堵原因,一方面随着南京沿江两岸产业融合发展,江北的人口基数在不断增加,对过江通行的需求越来越大。根据《南京江北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远期规划,到2025年,江北新区将新增集聚人口100万,平均每年新增20万人口,倘若加上浦口区、六合区的远期新增人口规划,未来整个江北的人口过江需求将更大。
另一方面,记者梳理发现,目前通往主城的过江通道里,只有应天大街长江隧道、江心洲大桥、扬子江隧道、长江大桥、燕子矶长江隧道等5条过江通道是免费的,长江二桥、长江三桥、长江四桥等均收费,单次过江费用在10-25元之间不等,这笔不小的花销让日常通行的上班族望而生畏,大多数人仍选择免费过江通道为主。
跨江通行之难,持续已久。但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南京正在不断加快过江通道建设速度。特别是近10年,南京过江通道建设平均速度从五年建成一条过江通道,到最近每两年就有至少一条过江通道建成通车,看得见的跨江之路正加速驶来。根据《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到2035年,南京共规划过江通道24处,共计27条。
过江通行如何再优化?
随着越来越多大桥、隧道等过江通道的落成,如何进一步优化过江途径,成为南京在城市更新中一直存在且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增加公交班次”“加快建设过江地铁”,是过江市民的一个重点需求。“早晚高峰时段,二十多分钟的路程要开上近1个小时,所以我尽量选择坐地铁上下班。”对于家住浦口万汇城附近,在软件大道某通讯公司上班的南京市民孙莉而言,公共交通是首选。但她对于早晚高峰时段的地铁频次有着更高的期望,“目前,早晚高峰时段10号线是4分钟一趟,虽然比平时已经快了三四分钟了,但还是会有挤不上去的情况,如果地铁班次更多或地铁线路更多应该能大幅缓解现状。”
相较于南京江南和江北宽阔的长江江面,横在江心洲与主城之间的夹江,最窄处甚至不足200米,最宽处也不过400米左右。
因此,不少居民对于开放非机动车过江通道呼声颇高。“这个距离,如果骑个电动车几分钟过江了,再去哪里也方便,但现在只能从夹江大桥绕行,再走到公交站又要很久。”68岁的江爷爷退休后,常常要到长江南侧会一会老友,习惯了电动车出行的他,希望南京眼步行桥可以在部分时段允许自行车、电动车通行。
也有网友建议,可以在现有过江桥梁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在桥梁两侧挑板的下方增加一个隔层,提供遮风挡雨功能的同时,也能创造出一个相对比较阔绰的非机动车和人行通道。
除此之外,轮渡也是传统的过江途径之一。目前,南京现有过江轮渡线路有3处,其中2处是大家较为熟悉的中山码头-浦口码头及燕子矶码头-八卦洲码头。5月1日,棉花堤-旗杆渡口复航也为居民提供了诸多便利。
日前,李霈雯和丈夫早上沿着江边绿道骑行20分钟后来到棉花堤渡口,坐上9点的轮渡,在江心洲骑行一上午后,又乘坐12点10分从旗杆渡口驶出轮渡回到了棉花堤。李霈雯告诉记者,过去两个人想去江心洲骑车,都需要从夹江大桥绕一圈,自行车又不方便放在车后备箱里。“这次复航只要几分钟就能带着自行车来到江心洲,以后要经常来了!”
今天,因江心洲夹江大桥桥面临时封控,棉花堤-旗杆渡口的航线也在每日18个班次的基础上增开班次:早8点至10点、下午4点至6点两个高峰时段,每30分钟一班;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每小时1个班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过江难题。
业内专家认为,在多维度、多形式优化过江通行的背景下,还应注意运用更先进的科技手段,着力提升过江通道的运行服务水平。比如,推进智慧过江通道建设,创新实现各跨江通道无站、动态、差异化收费,推动服务性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完善应急救援指挥网络和协同高效联动机制等,让长江两岸人民可以更好地跨江畅行。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孙秦旺 李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