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前,“南京解放”的消息从这里传出!
2024-04-23 16:57  来源:    
1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4月23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一往无前,冲破天堑,南京解放。75年前,一封电报、一则广播、一张号外、一张照片,将南京解放的消息传出。让我们穿越历史,回到现场,感受当年的激情与振奋。

一封传向世界的电报

4月,走进南京杨将军巷,阳光透过楼宇和树叶的缝隙,静静地洒在地上。这条遍布居民楼和商铺的平凡小巷,却见证了南京解放的不凡时刻。

杨将军巷报房

电话局旧址

1949年4月24日,第一封向世界宣告南京解放的电报,正是从南京电信局杨将军巷报房发出。而在距离杨将军巷不远的游府西街,还坐落着当时电信局的另一部分——南京电话局旧址。不同于已被拆除的杨将军巷报房,南京电话局旧址被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这座103岁的建筑,已变身为南京市党史教育基地之一。

打开被历史尘封住的匣子,当时的历史片段再一次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基地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南京等地的解放,野战军战士们在长江沿线冒着炮火英勇挺进。同一时间,南京电信局1800多名员工毅然选择了留守并保护通信设备。

1949年4月24日,东边的地平线迎来黎明的第一缕曙光,一辆军用吉普车驶入了杨将军巷大院内,值守的员工们紧张地注视着车内的一举一动。南京电信局员工陆廷懋与陆力伟谨慎地上前询问,这时,车上下来两名外国记者,托平和比尔,他们分别要给法新社和美联社发回有关南京解放的电报,陆力伟接过记者递上的发报内容,纸上跃然写着“Reds take NanKing”。

“解放军进城了?南京解放了?”这道划破黎明的消息让这群在黑暗中坚守的小伙子们不敢相信,在反复向记者求证,陆力伟向身后那群已经坚守了一夜的同事们高喊:“南京解放了!”在大家欢呼兴奋时,问题来了,两位记者同时要求发报,但电报局只有一条通讯线路,哪位先发报呢?陆力伟回忆,“两位都是记者,最后只能投掷硬币来决定谁先发稿”。

更有趣的是,在这场投掷硬币的对决中,比尔赢了,他向法新社巴黎总部迅速发出了三字快电:“Reds take Nanking(解放军攻占南京)。”发报员熟练地用电报密码发送了出去,托平随后发报,在发报内容中又增加了这一句——“邮电照常办公”。

极富戏剧性的是,法新社在接到比尔的电报后,以为那只是标题,接下来还有正文,便苦苦地等待着下文。就在法新社等待的过程中,美联社向全球发布了托平的电报稿,于是,托平成了向世界发布南京解放消息的第一人。

向世界宣布南京解放的第一份电报刊登在1949年4月25日的《申报》上

而在这宣告南京解放的第一封电报之中,南京电信人也融进了一份属于自己的骄傲,将南京解放的消息传递出去,也将全局通信设备、器材物资完整地移交到人民手中!

一声“解放了”的广播

1949年4月24日上午11点,南京上空的电波中传来值班播音员蔡美娴的声音:“南京广播电台,各位听众,南京在真空了不到24小时以后,今天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进入市区,南京这座被国民党政府统治了22年的古城,获得了新生。南京解放了!”

这一声“南京解放了”,令人心潮澎湃。

4月23日夜,南京正式解放。等到清晨降临,国民党军队已经退走,传音科科长蔡骧接到了江东门机房的电话,询问电台是否还开机。蔡骧当时就想,决不能停播,于是要求开机。

这一天,在中国广播史上,意义非凡。24日清晨7点半,打开收音机,细心的听众就会发现,原本熟悉的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中央台”,不仅呼号由“XGOA”变成“XGOB”,名称也成了“南京广播电台”,广播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但当时,广播内除了传出“这里是南京广播电台”的播音外,只有音乐的声音。上午9点,电台忽然关机,2个小时后才再度开机,随后便发出了那一段足以铭记史册的声音。

后来,在媒体采访中,蔡美娴曾回忆道,24号早晨国民党退走后,蔡骧要求她说“这里是南京广播电台”,然后放十五分钟音乐,如此循环。到了9点,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员齐越受命与南京的中央广播电台留守人员通话。通话接通后,齐越询问南京的情况如何,蔡骧不知具体情况,表示给自己2个小时派人采访后再进行通话,便关了机。

然后,蔡骧联系到特约记者钱文源,请他采访南京概况,得知解放军已经进城了,欢迎的人群也都已经在街上了。随后,他向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报告了南京已经解放的情况。听后,北平方面要求保护好电台,等待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并可以播出南京解放的消息。

遵照指示,蔡美娴率先播出了南京解放的消息。通过电波,“南京解放”的声音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蔡骧等人也顶住了压力,阻拦了一批又一批企图要求“接管”电台或进播音室播音的人。

一张号外的回忆

“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机构宣告灭亡!”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堑,胜利解放南京。4月24日夜,《新华日报》华中版(后期)第一时间印发了南京解放的号外,百余字的号外,却足以振奋人心。

一张红色号外,传递胜利喜讯;一份新华画刊,燃遍中华大地。“打到江南去,解放全中国!”解放军战士们在出发前坚定地举起拳头,发誓要把国民党反动派消灭;扬中至丹阳的江面上,大辫子姑娘奋力摇橹,载送解放军战士渡江;人民战争,人民支援,解放军经过的地方,沿途居民不分男女老少,都自发上前筑路修桥……1949年4月,人民军队胜利解放南京,《新华日报》记录下这一重要历史时刻的珍贵场景。

南京解放后,中共中央决定在南京出版《新华日报》。1949年4月30日,《新华日报》正式出版。第二天5月1日的头版头条,是中共中央电贺南京解放,虽然不长,却有力表达了党中央的声音:被国民党统治二十二年的南京,终于获得了新生。”

一张照片的定格

在初升太阳的照耀下,南京总统府门楼上出现了一群解放军战士,他们高举手中的枪,欢呼胜利——镜头定格的画面,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总统府”这样一个极具象征性的瞬间。拍摄者新华社高级记者邹健东,于2005年去世,但这张照片记载的瞬间,在厚重的中国人民解放史中不朽,永生。

鲜为人知的是,这张照片却并非当时的情景再现,而是几天后的一张“补拍”。邹健东在一次采访中回忆,他拍摄这幅照片是在1949年5月4日,既非4月23日南京解放这一天,也非24日凌晨解放军104师312团跑步占领总统府的那一瞬间。

邹健东当时是新华社华东野战军(三野)前线总分社八兵团分社的摄影记者。24日凌晨,邹健东没有进城,对于如何用镜头记录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一历史事件,他的想法还没成熟。

几天后,邹健东和新华社的文字记者金雨困走进总统府,亲眼目睹这处昔日高深莫测的豪华府第,如今却在解放军战士的脚下,这个对比是多么的强烈!强烈的拍摄欲望驱使他找到了守卫总统府的连指导员。经过请示,上午10点左右,战士们兴高采烈挎着枪,唱着歌,情绪高涨地登上了总统府门楼。

在莱卡相机的“咔嚓”声中,南京解放和新中国即将成立这一伟大历史瞬间,被定格在胶片上——从画面上看,靠近旗杆的一个战士在指挥唱歌,战士们的影子倒映在楼顶上,使画面十分活泼,那刀剑般的影子和战士们手中的钢枪相呼应,“总统府”三个字在战士的身后依稀可见,旗杆上的国民党旗子早已不见,倾斜的建筑线条和电线的斜线使本来不稳的画面得到了平衡。张庆训,就是照片中的一员。解放南京时,他任解放军三野七兵团35军104师312团3营9连3排排长,是首批攻占“总统府”的解放军战士。张庆训曾表示,“镜头是后来补拍的,但它反映的历史事实,一点也不虚假:占领总统府,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芦艳 国亚妮 摄影报道

综合自新华日报、江苏新闻广播部分资料、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标签:
责编: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