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14日盐城讯 今年以来,盐城市滨海县东坎街道始终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目标,通过宣传引导、制度约束、典型带动三维发力,精准破解陈规陋习痛点,让文明新风如春风化雨般浸润辖区群众心田,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宣传引导入脑入心,厚植文明土壤。为让文明理念真正落地生根,街道构建“线上+线下”多维度宣传体系,让移风易俗之声随处可闻。线下依托3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等阵地,开展“移风易俗润民心”主题宣讲100余场,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500余人次深入村居入户宣传,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册,把“厚养薄葬”“节俭养德”等理念送到群众家门口。线上借助微信网格群、公众号等平台,推送政策解读、典型案例200余条,制作通俗易懂的科普短视频,营造“人人议新风、人人守新风”的浓厚氛围。
制度约束常态长效,筑牢规范防线。今年以来,街道推动12个行政村全部成立红白理事会,推选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人大代表担任理事,明确红白事操办标准、流程和奖惩措施,形成“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治理格局。街道还以会农村为试点,打造移风易俗示范样板,联合司法机关开展文明嫁娶法律宣讲活动,明确彩礼上限、宴席桌数等具体标准。同时建立“红黑榜”公示制度,对节俭办婚、孝老爱亲的家庭上“红榜”宣传,对铺张浪费、封建迷信行为上“黑榜”警示,今年已公示“红榜”家庭28户,劝诫不规范操办行为15起。
典型带动凝心聚力,激活内生动能。东坎街道始终坚持“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道德讲堂、事迹展播等形式开展宣讲20余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组织老党员老干部成立移风易俗监督队,主动参与婚丧嫁娶事宜指导,今年以来成功引导简办红白事120余起,平均每起为群众节省开支2万余元。街道还积极培育“红色先锋”“仁和学堂”等40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暖暖寸草心 孝亲伴我行”等特色项目,建成“长者幸福食堂”为500余名老人提供助餐服务,33个实践站常态化开展义务理发等服务,让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的传统美德转化为群众自觉行动。
未来,东坎街道将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让文明新风持续巩固提升,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东坎提供更加坚实的精神支撑。(徐志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