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13日盐城讯 一缕红纸,万般情怀。当剪刀游走于方寸之间,流淌千年的非遗智慧,便在指尖绽放出新的生命力。11月12日,“茉莉花开 盐艺直达——纸承匠心 艺暖长荡”剪纸培训在盐城市射阳县长荡镇港南社区精彩开课,参与者沉浸式体验了一场从指尖到心灵的传统文化之旅。
活动伊始,“国琴”剪纸省级名师工作室接班人李娴老师,以中国剪纸艺术的源流为引,娓娓道来南北两派剪纸的艺术特色。她展示了曾亮相央视的精品——融汇“有爱射阳”城市名片的团扇和装帧于实木框中的剪纸作品,并特别解读了射阳剪纸的两大特征:一是地域符号的独占性,将丹顶鹤、湿地风光等地方标识转化为独树一帜的艺术语言;二是开创“非遗+文旅”的创新模式,使传统技艺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文化动能。
在技法传授环节,李娴老师细致讲解了剪纸的三大技艺:阴刻、阳刻与刺孔。“阴刻如石刻,去芜存菁,保留线条筋骨;阳刻似篆刻,断连有致,勾勒轮廓神韵。”李老师从最基础的“锯齿纹”教起,耐心示范剪刀尖左右交替移动的技巧。针对更具挑战性的阴刻技法——“对折剪口,再将白色部分掏空”,她逐步分解动作,帮助大家清晰掌握要领。学员们认真聆听,手中的红纸与剪刀逐渐配合默契。
随后展开的剪纸竞赛更是精彩纷呈。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从燕子造型入手,学习从里向外、由细至粗的剪制顺序。剪刀尖如笔锋流转,左右交替移动剪出锯齿纹样,巧手“掏洞”开辟虚实相生的意境。学员们凝神屏息,只闻纸屑簌簌落下的轻响。期间,李老师巡回指导,时而俯身指点,时而亲手示范,为学员们答疑解惑,现场学习氛围热烈而温馨。经过一番巧手雕琢,一幅幅独具匠心的剪纸作品陆续完成。经过激烈角逐,前六名优胜者喜获李老师亲制的实木裱框生肖剪纸,每一幅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祝福。
当一幅幅作品被精心粘贴到底板上,每个人都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活动尾声,大家手执作品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张张笑颜与红彤彤的剪纸相映生辉的动人瞬间。
一张红纸,一把巧剪。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技艺的传授,更是一场文化的浸润。在剪刀开合间,古老的剪纸艺术焕发出时代光彩,而射阳剪纸的创新之路,也正随着每一个用心的剪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周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