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7日盐城讯 500亩试种起步,300万穗年产目标,江苏农垦黄海农场的鲜食玉米正通过直播带货和冷链快车“闯”入长三角居民的餐桌。
镜头前,黄海农场的主播手持一穗甜糯的玉米,向涌入直播间的1000多名观众热情推介:“家人们看过来!这玉米粒粒饱满,鲜嫩可口,现在下单,锁鲜包装直接送到家!”弹幕上“看着就好吃”“马上拍两箱”的评论不断刷屏。短短2小时,订单量突破100余单,鲜食玉米成了直播间里的“爆款”。
黄海农场地处黄海之滨,有着中山河与灌河环绕的独特地理环境。近年来,农场深入贯彻集团公司党委部署,加快农场产业发展,深化产学研融合,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签约“鲜食玉米高质高值加工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发”项目。
科研人员历时数月蹲守试验田,筛选出苏科糯1902、佳农861等优质品种。去年,农场迈出了关键一步,首次试种500亩鲜食玉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亩产达1250公斤以上。与普通玉米不同,鲜食玉米口感鲜嫩、营养丰富,可直接蒸煮食用,深受消费者喜爱。
为了将鲜食玉米产业做大做强,黄海农场投资近千万元,建设集生产加工、储运冷藏、产品研发与电商销售于一体的鲜食玉米供应链基地。在鲜食玉米加工车间,刚采收的玉米经过剥皮、清洗、真空包装、高温灭菌、洗袋风干入库等工序处理后,最大限度保留玉米营养与清甜口感。除了玉米棒深加工设备,玉米汁、玉米粒等深加工设备也将逐一亮相,以多元化的产品提升产业竞争力。
在加工端,近千万元的现代化生产线已于今年6月底投产,实现采摘后3小时内完成加工的“锁鲜奇迹”。生产线设计产能日均加工8万穗,年产真空锁鲜玉米300多万穗,辐射带动1500亩种植基地。加工好的玉米6小时就能直达长三角城市,12小时就能覆盖全国各大城市。这种高效的物流网络为鲜食玉米“领鲜”长三角提供了坚实基础。
“咱们懂种植、知品质,但对着镜头‘吆喝’,能让网友买账吗?”这是黄海农场团队刚开始接触直播时的疑虑。为了打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大家把“赛场”当“课堂”,从产品卖点到直播技巧,一点点摸索创新。
如今,黄海农场已组建4个直播小组,16名主播每日固定直播3小时。线上直播带货的方式,让鲜食玉米销售搭上了“电商快车”。
今年1月,“响垦臻品”商标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为品牌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黄海农场产业营销负责人介绍:“普通玉米一般是论斤卖,而我们的鲜食玉米是论根卖。”这种从“论斤卖”到“按穗卖”的转变,极大地提升了产品价值。
在营销端,黄海农场打造“全员营销+专员营销”“线上+线下”立体化渠道,巩固传统商超渠道,同时开拓社区团购、精品生鲜店等新阵地。
小小的玉米棒,不仅为农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成为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富民产业。黄海农场鲜食玉米产业上半年实现从0到1的突破,构建起“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体系。在加工厂干活的100多位居民每天都能挣100多元。
加工车间里,刚从田间运来的鲜食玉米在自动化流水线上经历着蜕变:机器剥皮、切头去尾、高压清洗、真空包装,最后通过高温杀菌,保留玉米的色、香、味和营养成分。
黄海农场用一根小小的玉米棒,串起了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大产业,构建起“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体系。(韩先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