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5日盐城讯 深秋时节,漫步于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红升村新型农村社区,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碧波荡漾的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村道整洁、绿树成荫,一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铺展。
站在红升村党群服务中心楼上远眺,在蓝光熠熠的光伏基地不远处,大马力旋耕机在田野上隆隆作响,深土翻滚而上。红升村村民征炳军今年种植的2800亩水稻已全部收获,他还承包了步凤镇及周边地区3000余亩的稻麦机械化服务,家庭农场里随处可见工人们运种、拌料的忙碌身影,秋种作业进展顺利。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红升村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坚持“富民与强村并重”,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村里流转土地近8000亩,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引进优质稻麦、特色果蔬等农业项目,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充分利用新型农村社区屋面光伏资源,实现101户农户并网发电,每户每年可免费用电1200度,村集体每年实现增收10万元。同时,盘活老村部、泥浆塘等集体资产,通过公开招标和流转,实现“沉睡资源”向“发展资本”的有效转化,促进村集体资产资源的保值增值,助力乡村建设、居民增收。
“我们把‘闲’的资产变成‘宝’,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为村民创造了更多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红升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柏正清介绍。近年来,村里积极招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项目入驻,助力村民就近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村民李华便是受益者之一。四年前,他在社区内开起了“红升人家餐饮部”,凭借一手好厨艺和社区日益旺盛的人气,生意越做越红火。“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创业,既方便照顾家人,又能稳定增收,感觉特别踏实。”李华说。
乡村振兴,不仅要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更要让农村人居环境“美起来”、公共服务“强起来”。近年来,红升村高标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阵地成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平台,村里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等活动,让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从产业振兴到生态宜居,从民生改善到文化润心,红升村走出了一条“民富与村强并重、发展与治理并举”的乡村振兴之路。如今的红升村,正以昂扬的姿态,在希望的田野上续写着新时代的“田园诗篇”。(林瑶 谷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