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处见文明丨射阳县合德镇:“五重”笔墨绘就文明图景
2025-10-22 16:01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蔡雨萱 黄进宇  
1

中国江苏网10月22日盐城讯 文明从非标语牌上的悬浮概念,而是浸润在城镇肌理中的鲜活细节,是流淌在居民日常里的细碎暖意。在盐城市射阳县合德镇,没有轰轰烈烈的宣传造势,却以“微行动”为笔、“暖细节”为墨,在街头巷尾绘就了一幅满是烟火气的文明长卷。

爱心水柜驻街旁,一瓶关怀递文明

晨光漫过朝阳街的屋檐,微风掠过路面,户外劳动者的身影穿梭其间,工装已沾染上奔波的气息。朝阳智慧坊外立着一方“爱心水柜”,像个沉默却温热的守护者,成了街头最动人的补给坐标。无需登记,指尖扫码的瞬间,便能取出一瓶纯净水。环卫工停下清扫的脚步,拧开瓶盖的声响里,清爽顺着喉咙漫进疲惫的身体;老人牵着孩子的手路过,轻轻抽出一瓶,那句软乎乎的“谢谢”,随风飘远时都裹着暖意。8名县人大代表带头捐赠的万余瓶水,每日约有150瓶被悄悄领走,又会被默默补满——这方水柜总保持着“满格”状态,从不让期待落空。

这瓶水没有华丽的包装,更无宏大的叙事,却装着最朴素的尊重:为需要的人拂去倦意,给路人递上一份舒心。文明的温度,就藏在这随手可及的关怀里,悄悄温暖着整条街。

“苏超”赛事燃活力,弯腰一瞬显文明

凤凰文化广场的夜晚,被“苏超烽火”点燃的热情漫过人群。大屏幕上球员攻防交锋,观众的欢呼与呐喊此起彼伏;中场趣味问答环节,无数只手高高举起,领到文创礼品的人笑眼弯弯。热闹之中,主持人一句“请带走手边垃圾,顺手捡起脚下杂物”的轻声倡议,没有生硬说教,却成了最自然的默契。话音未落,观众们纷纷弯腰,将零食袋、空瓶紧紧攥在手里。家长牵着孩子的小手,走向分类垃圾桶,把“文明”二字悄悄种进童心。散场后,广场上不见一片散落垃圾——这场观赛的文明,不在响亮口号里,而在每个人“多弯一次腰”的自觉中。

暖心驿站筑港湾,贴心服务彰文明

外卖小哥的电动车穿梭街巷,餐箱里的热气还未消散,合德镇12个社区的“暖心驿站”,便是他们随时可停靠的“能量补给站”。朝阳社区的驿站里,“光影故事馆”的老照片贴满墙面,歇脚时看几眼,便能触摸小镇的过往;发鸿社区的驿站藏在商圈深处,充电插座、微波炉随时可用,墙角的除颤仪旁贴着清晰说明,法律援助联系方式印在显眼处;城北社区的驿站更显质朴:一张歇脚的桌、一把舒适的椅、一杯温热的水、一个温暖的图书角,足够让奔波的人缓口气。驿站没做惊天动地的事,却以贴合需求的小细节,让新业态群体感受到被看见的温暖,让文明服务直抵人心。

文明实践育新风,立德树人涵文明

合德镇以“逐梦科学路”“合德红途・薪火传承之旅”“‘合’你有约 非遗课堂”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让文明在实践中落地生根。“逐梦科学路”课堂上,孩子们自觉排队领取实验器材,交流时轻声细语不打扰他人,实验结束后将器材规范归位,用有序行动诠释文明;“合德红途・薪火传承之旅”活动里,参观者在华中工委旧址轻声驻足、认真记录,满含对先辈的敬畏;“‘合’你有约 非遗课堂”剪纸课上,以文明用语导入,剪纸纹样藏着礼貌、奉献等文明意涵,孩子们专注裁剪,老师耐心指导修补作品。这些活动让文明脱离抽象说教,化作具体言行,满是温暖与力量。

邻里微助聚微光,携手同行润文明

合德镇的邻里间,藏着许多“不显眼”却足够温暖的文明瞬间。条心社区的志愿者清理卫生死角时,居民们自发搭手:有人搬离堆积的旧物,有人擦拭积灰的楼梯扶手,有人清扫地面碎屑,原本蒙尘的拐角,渐渐变得干净亮堂;交通路社区里,养犬的邻居达成默契:出门必牵绳,手里攥着拾便袋,遇到行人主动避让,社区的宠物粪便箱,总有人记得及时补充垃圾袋。这些“微互助”没有声势,却悄悄拉近了邻里距离——文明从不是遥远的理念,就藏在“搭把手”“多留意”的日常里,暖了社区,也暖了人心。

合德镇街巷里的文明,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藏在举手投足的善意里,融在日常相处的温情中。它让城镇有了温度,让生活有了归属感,更像一束微光,照亮每个角落,感染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让文明的暖意,在街巷间生生不息。(蔡雨萱 黄进宇)

标签:
责编:夏禹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