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垦黄海农场:以改革之笔绘就粮食安全新图景
2025-10-20 16:35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韩先春  
1

中国江苏网1020日盐城讯 今年1016日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期间,江苏农垦黄海农场开展粮食安全宣传活动,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积极营造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浓厚氛围,夯实农场粮食生产根基。这是黄海农场强化粮食安全的一个缩影。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作为区域粮食生产的重要阵地,黄海农场始终以改革为根本动力,聚焦“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链”持续发力,通过机制创新、技术革新、管理升级,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让“饭碗”端得更稳、成色更足。

改革激活生产空间,实现“寸土生金”。针对传统条田布局下埂边、地头、林间隙地利用率低的问题,农场以农机装备改革为突破口,研发推广侧边埂上播种机等特色农机,打破传统种植边界,将“小格田”升级为“大条田”,实现埂边隙地的高质高效种植。生产区所有埂子、地头至河边的隙地全种上小麦,既消除杂草滋生,又增加粮食产量,总收入显著提升。仅这一项改革便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为粮食增产开辟新空间。同时,农场深化土地管理改革,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夯实生产基础,配套完善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设施,实现“旱能浇、涝能排”,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粮食生产的“沃土”,为粮食安全筑牢土地根基。

改革驱动资源整合,筑牢“丰产根基”。长期以来,农机管理与生产需求脱节、国有农机利用率不足等问题,制约着粮食生产效率的提升。黄海农场率先开展“机农一体化”体制改革,打响资源整合“第一枪”,将44名农机服务站人员全部纳入生产区统一管理,通过岗位聘用制实现“人随田走、机随人调”;同时将209台套农机具按种植面积、作物类型科学分配至各生产区,打破以往“农机站单独运作”的壁垒,让农机资源与生产需求精准匹配。

为扫清改革障碍,黄海农场同步深化农机市场化改革,整治区域垄断行为,建立“国有农机示范保障+社会化农机补充”的服务体系,对作业质量差、机具不规范的农机实行“强令整改+资格取消”的刚性约束,确保农机作业“质量与进度双提升”。这一重构让农机从“被动待命”变为“主动服务”,为粮食生产各环节提供精准保障。

改革完善产业链条,守护“全程安全”。为实现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保障,农场以产业改革为纽带,构建“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体系。在加工环节,投入近千万元建成现代化鲜食玉米生产线,实现采摘后2小时内完成加工的“锁鲜奇迹”,设计产能达日均加工8万穗,年产真空锁鲜玉米300多万穗,辐射带动1500亩种植基地。同时升级粮食仓储设施,配备智能温湿度监测、环流熏蒸等设备,安排专人负责保管,严格落实仓储管理制度,将粮食损耗降至最低。在质量管控方面,农场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改革机制,坚持绿色防控、减药减肥,培育优质稻米等绿色食品认证品牌,把好粮食安全“质量关”。(韩先春)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