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0月16日盐城讯 为深入贯彻《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要求,持续强化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今年以来,盐城市射阳县黄沙港镇以“铸魂、强能、实干”为主线,创新培训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深化实践转化,着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农村党员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理论铸魂,拧紧信仰“总开关”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观看党性教育片,我对党员的纪律红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为群众服务的初心。”海星社区党员陈尚朝在培训后说道。
该镇始终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作为党员培训的“必修课”,推行“清单化+台账式”管理模式,构建“课堂教学+实境教育”双轨学习体系。一方面,邀请县委党校专家学者专题解读相关理论和政策,深入浅出剖析“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实践路径;另一方面,开展“510”警示教育实境课堂,组织党员观看《信仰——作风之源》《风范》等党性教育片,通过典型案例强化纪律意识,同时依托“海上讲堂”“先锋船”等特色阵地,将理论学习延伸至渔港码头、渔船甲板,让党的声音传遍海上“红色阵地”。
实地强能,解锁振兴“金钥匙”
“洋马镇贺东村的低(零)碳社区建设和‘鹤乡菊海’现代农业园,让我看到了产业兴村的新路径,也为我们村发展特色产业打开了思路。”黄沙港镇东方村党总支书记陈标在实地考察后有感而发。
为破解农村党员“学用脱节”难题,黄沙港镇创新“实地取经+研讨赋能”培训模式,组织党员走出课堂、走进先进村,沉浸式学习乡村振兴实战经验。今年以来,先后组织83名农村党员赴洋马镇贺东村等示范村,实地探访低(零)碳社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运营等项目,直观感受绿色发展、产业兴村的鲜活实践。考察结束后,黄沙港镇党委副书记孙开玉组织全镇8个村居“两委”干部,围绕“找准产业金钥匙——农村党员强村富民的先锋责任”主题开展分组研讨,结合实际谈思路、谋对策,累计碰撞出产业发展、基层治理金点子20余条,切实将“他山之石”转化为“发展之策”。
实践砺刃,当好一线“排头兵”
“以前养殖遇到难题只能自己摸索,现在‘土专家’上门指导,‘指尖课堂’随时学新技术,效益比去年高出一大截!”黄沙港社区党员渔民陈建国欣喜地说。
黄沙港镇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培训成效的“试金石”,着力构建“学习—实践—反馈”的闭环机制。线上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及省市区先锋平台,打造“指尖课堂”,精准推送农业技术、水产养殖等课程,助力党员随时随地“充电赋能”。线下推动党员下沉一线,在田头渔港开设“板凳课堂”“田间课堂”20余场,由“土专家”“田秀才”现场示范、手把手教学,累计解决种养难题10余项。
同时,积极引导党员投身环境整治、矛盾调解、便民服务等实事项目。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百余次,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0余件,切实将培训所学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扎实成效,在一线实践中彰显党员先锋本色。(李静 张现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