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鹤乡新风 | 射阳县兴桥镇:“1+1+N”奏响移风易俗“三重奏”
2025-10-16 14:31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丁书伟 刘颖  
1

中国江苏网10月16日盐城讯 乡村振兴,乡风为基。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兴桥镇创新探索“1+1+N”工作模式,以“一台原创节目、一支宣传队伍、N方群众参与”为抓手,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从“单向灌输”走向“多维共鸣”,让文明新风吹拂田间地头、浸润百姓心田。

1台乡土节目”:自编自演,唱响文明“好声音”

没有华丽舞台,没有专业演员,兴桥镇的移风易俗宣传,靠的是一个个“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原创节目。

“嫁个女儿要彩礼,金银首饰一大套,要房要车不要老——歪道!”在村头广场、农家院落,由镇宣传文化管理员自编自导自演的三句半《移风易俗树新风》已成为当地的“乡土爆款”。这支队伍取材现实,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编成朗朗上口的段子,用最接地气的乡音土语,把“大道理”揉进“小剧情”,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思辨新风旧俗。

这台“流动的乡村晚会”不设门槛、不拘形式,成为兴桥镇移风易俗的“柔性引擎”。它一改以往标语式、会议式的生硬宣传,以文艺的亲和力打破说教隔阂,让文明理念如春雨般“声”入人心。

1支宣传骑兵”:扎根基层,传播时代“新理念”

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的基层宣传文化队伍,是兴桥镇推动乡风文明的“主力骑兵”。

这支队伍以“‘兴’青年研习社”为孵化器,梯次培育了18名来自一线的宣讲骨干。他们不仅是理论政策的“翻译官”,更是身边故事的“讲述者”。在安东村“文明家庭”分享会上,在宣讲员的引导下,村民陈芳说出“好家风不在嘴上,在一日三餐、一言一行里”的质朴金句,瞬间引发共鸣。

从“道理说进你心里”到“非常有理·新风潮文艺宣讲”,这支“宣传骑兵”今年已开展特色活动10余场,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乡音传递党音,成为播撒乡风文明的“宣传队”,化作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将厚养薄葬、喜事新办等文明种子“植入千家万户”。

N方群众参与”:共治共享,激活文明“一池春水”

移风易俗,核心在群众参与。兴桥镇通过多种载体,激发“N方”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变“要我做”为“一起做”。

“民星”带动,榜样引领新风尚。青华村李风梅照料婆婆与兄弟的善举被推上“点亮身边榜样”宣讲台,感动乡邻;津富社区“好媳妇”秦学兰通过道德评议会脱颖而出,成为社区孝善“名片”。这些“民星”榜样,让道德的力量可感可学,形成“评议一人、教育一片、影响一村”的涟漪效应。

村规民约,“约”出乡村新气象。南庄村将“红事彩礼不超5万元、白事流程不超3天”写入村规,党员带头践行;红星社区细化宴席标准,嫁娶宴少于5桌,升学宴不超3桌;友好村红白理事会成功劝导12起超规格操办。一村一约,成为村民自觉遵守的“文明法典”。

多元平台,人人都是“C位”主角。从道德评议会上的畅所欲言,到红白理事会里的互相监督,再到文明实践站的志愿服务,兴桥镇为N方群众搭建了广阔的参与舞台。村民在这里不仅是新风的受益者,更是建设的参与者、传播者,实现了从“观众”到“主角”的转变。

1+1+N”模式,编织出一张政府引导、骨干带动、群众主体的移风易俗工作网。一台节目,点燃了文明的火种;一支队伍,传播了时代的新声;万千群众,成为了最美的风景。如今,在兴桥镇,陈规陋习悄然退场,文明新风蔚然成荫。下一步,兴桥镇将继续深化“1+1+N”机制,让这台“文明三重奏”越奏越响亮,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加深厚的文明底蕴,让鹤乡大地遍开文明之花。(丁书伟 刘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