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0月15日盐城讯 10月14日,盐城市响水县境内黄河故道沿线的万亩鲜食玉米基地里,大型收割机在垄间穿梭,金黄的玉米棒被快速采收装车;不远处的江苏志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刚采摘的鲜食玉米正通过流水线剥皮、清洗,空气中弥漫着清甜气息。从黄河故道的田间到长三角的餐桌,这根“金棒棒”正奏响丰收富民的“金”彩乐章。
“瞧这玉米棒,籽粒饱满、汁水足,在上海根本不愁卖!”江苏志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卫红拿起一穗刚加工好的玉米介绍,基地联合科研院所推出荆彩11、新甜6号等新品种,采用起垄栽培、精量点播等技术,秋季种植1.5万亩,亩产达3000斤。为锁住鲜度,玉米从采摘到进入速冻车间过程不超过2小时,经45分钟超低温速冻处理后,能最大程度保留营养和口感,一流的品质赢得广大客户青睐。
“目前,迎来加工旺季,订单十分火爆,最高峰时一天能装车170多吨,发往全国各地。”加工车间负责人孙国辉说,加工好的玉米6小时就能直达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城市,12小时就能覆盖全国各大城市。“我们采取线上线下销售,线上与美团优选、多多买菜合作,还进行网络直播销售;线下有大润发、永辉等超市,长期合作的是徐州经销商,已签订年销售1000多万棒。”孙国辉指着出货单说,公司2条速冻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日加工量达50多万棒,仍供不应求。
丰收的红利,正顺着产业链流向村民和村集体。“在加工厂干活,正常12元一小时,每天都能挣100多元!”湾港村村民顾强梅一边分拣玉米一边算账,像她这样在家门口就业的村民就有100多人。
产业兴旺让村集体钱包越来越鼓。“村里1000多亩流转土地种了鲜食玉米,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集体收入年年涨。”湾港村党总支书记顾娟平说,去年村集体收入已达110万元,今年借着鲜食玉米销售旺季,收入还能再上新台阶。
以科技为翼,响水县鲜食玉米产业链党委牵手省农科院、扬州大学等科研院,不断推出鲜食玉米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大力提升鲜食玉米产业链的软实力。
“我们重点引进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企业,全力争创绿色食品认证,构建‘地标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多层次品牌体系,确保今年鲜食玉米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亿元。”响水县鲜食玉米产业链党委书记周勤春说。(邵建华 夏月明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