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0月9日盐城讯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盐城市射阳县洋马镇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总目标,坚持宣教先行、制度规范、精准服务,积极搭建平台、协调资源,纵深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引导群众破旧习、树新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以宣传为先导,打造移风易俗“主阵地”
针对农村群众习惯“听故事、看身边”的特点,打破“标语口号式”宣传模式,构建“线上+线下”“传统+创新”的立体宣传矩阵。
本土文化“活起来”。依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及8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洋’帆奋进”宣讲队,累计开展“东篱新语”微课堂、“菊圃夜话”研习社等20余场宣传活动,覆盖群众达3000余人次。
载体宣传“热起来”。针对年轻群体,利用“菊香洋马”公众号及各村居微信工作群,推出“讲文明 树新风”“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等移风易俗宣传图文10余篇,并积极转发相关宣传视频20余个。
榜样力量“树起来”。通过各村居“道德讲堂”,充分挖掘本地在移风易俗方面的典型案例,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塑造学习的标杆、发挥榜样的力量。
以制度为准绳,筑牢基层治理“防火墙”
坚持“党建引领+群众自治”,构建“镇党委—村党支部—红白理事会—党员中心户”四级责任体系,将移风易俗嵌入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建强组织堡垒。全镇8个行政村(社区)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本村热心公益、威望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村民任会长的红白理事会,吸纳退休干部、老党员等“五老”加入理事会,制定红白事操办倡导性标准。
党员带头示范。积极发动全镇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自身实际行动带头落实移风易俗各项要求,同时建立“党员包片联户”机制,及时劝阻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行为。
群众自治提质。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推行“村规民约积分制”,将移风易俗纳入积分管理,群众参与红白事监督、带头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等行为可获积分,兑换农资、生活用品等,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以服务为宗旨,树立文明新风“风向标”
坚持“治旧俗”与“解难题”结合,创新服务载体,从根本上减少陈规陋习滋生土壤。
践行暖心服务。发动老党员、志愿者组建“暖心服务队”,免费为村民提供婚丧流程设计、费用核算、志愿服务等,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共树文明新风。建立“服务参与—荣誉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移风易俗、协助提供暖心服务的群众,给予相应的荣誉激励,引导群众从“服务对象”变为“服务主体”。
精准服务需求。建立“需求动态更新”机制,定期开展“民生需求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村民议事会等方式收集群众反馈,根据需求及时调整服务内容,汇聚各方力量为群众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移风易俗是一场“润物无声”的民心工程,洋马镇紧紧抓住“群众需求”这个核心,通过宣传引导、组织推动、暖心服务的系统推进,让文明新风从“文件里”走到“心坎上”,引导广大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注入了强劲动力。(陈耀煊 于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