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30日盐城讯 在盐城市射阳县盘湾镇裕民村,幸福从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藏在一杯花茶的温度里、一桩凡人善举的微光中、一次血压测量的刻度间——这些看似微小的“切口”,如同一块块拼图,以“小确幸”的细腻笔触,共同勾勒出乡村幸福生活的全景画卷。今年以来,裕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聚焦村民“细微需求”,用“接地气”的服务让文明落地生根,让幸福可感可及。

一杯花茶的“暖心拼图”——便民茶铺里的四季关怀
“李阿姨,天凉了,来杯桂圆茶暖暖身子!”便民服务中心的志愿者笑着递上热茶。这个1平方米的小空间,藏着裕民村最朴素的“惦记”:夏季备着金银花、菊花茶解暑,冬季煮上姜枣茶驱寒,春秋则泡上玫瑰、枸杞茶养生。村民随时来、随时坐,歇歇脚、喝杯茶,聊聊家长里短。“以前总觉得‘服务’是大事,没想到一杯茶就能让人心里热乎乎的。”65岁的村民王婶说。这杯茶,是乡村邻里间最本真的情感联结。

凡人微光的“向善拼图”——道德银行里的文明能量
一进村委会,墙上的“盘湾‘新’语”凡人微光榜让每束微光都有了自己的名字,每天都吸引着村民驻足:“水电侠”郭付中用自己的血液点亮了陌生家庭的光亮、大学生小李假期帮长者食堂打菜、赵大姐主动清扫村道……这些点点滴滴的事,被一笔笔记录下来,更通过“道德银行”积分兑换机制,让“做好事”有了实在回报——村民每做一件好事积累积分,可兑换米面油、生活用品。村支书笑着说:“从悄悄做好事到主动攒积分,道德积分记录着文明从口号变成了村民的自觉行动,为幸福全景图注入了崇德向善的能量。”

服务箱里的“健康拼图”——从“缝补”到“守护”的精准回应
“以前来借个老花镜、创口贴应个急,现在每周都来测血压,这箱子越来越懂我们老年人啦!”72岁的陈爷爷坐在便民服务箱旁,熟练地给自己戴上电子血压仪。这个小箱子里藏着裕民村对“细微需求”的深度捕捉:从最初的老花镜、针线包,到今年新增的血糖仪、电子血压仪,服务从“缝缝补补”延伸到“健康守护”。“村民说‘要是能在家测血压就好了’,我们就把‘健康礼’放进箱子里。”精准服务的智慧让需求与回应无缝衔接,健康守护安心更暖心。

食堂烟火的“融合拼图”——长者幸福食堂里的“服务综合体”
傍晚的长者幸福食堂,飘着饭菜香,也飘着欢笑声:端午节大家围坐包粽子、话家常,周末晚上聚在一起看“苏超”比赛,“你讲我听小书会”上老党员讲红色故事、孩子们说校园趣事……这里不仅是“邻里厨房”,更是“文化客厅”。“参加活动能攒积分,10分就能换斤新鲜蔬菜!”村民李阿姨拿着积分卡笑得合不拢嘴。从“吃饱饭”到“乐开花”,再到“有收获”,食堂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烟火气”与“文明味”拧成一股绳。这缕“饭香”拼的是“文化融合”的温度,让服务既有生活气息,又有精神滋养。
从一杯花茶的暖心温度、凡人善举的微光汇聚,到服务箱的健康守护、食堂的烟火融合——裕民村的每个“小切口”,都藏着对村民需求的“精准回应”。这些看似微小的“确幸”,如同散落的星光,汇聚成照亮乡村生活的璀璨银河。在这里,幸福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触摸的温度、可感知的细节,是村民脸上扬起的笑容,是邻里间温暖的招呼,是“被惦记”的踏实与安心。裕民村用“小切口”拼出的幸福全景图——有烟火气,有文明味,更有直抵人心的“生活质感”。(梁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