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30日盐城讯 9月30日,第12个烈士纪念日,盐城市烈士陵园松柏凝翠,哀乐低回。盐城市公安局的民警代表们身着警礼服,整齐列队在烈士纪念碑前,深深鞠躬,以新时代平安“答卷”,向长眠于此的英烈们致以最深切的告慰。
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铸就忠诚警魂
新中国成立以来,盐城全市共有35名公安民警因公牺牲。英烈虽逝,精神长存。它烙印在卷宗里,流淌在血脉中,更延续在未竟的事业里。
“晚上抓捕行动按原计划进行。”这是盐城市公安局食品药品和环境犯罪侦查支队原民警吉同庆留给战友的最后一条消息。2021年7月,连续加班20余天的他倒在了“打假治劣”专项行动现场。如今,吉同庆侦办的60余起案件卷宗被悉心保存,成为年轻民警践行“生态警务”的“实战教材”。

英烈的精神从未远去,而是化作血脉在警营中流淌。东台市公安局梁垛派出所里,一名头发花白却不停忙碌的辅警格外醒目。他是烈士卜京的父亲卜汉,在儿子2013年为保护群众被刺牺牲后,辞去原本的工作,以辅警的身份延续着儿子的使命,在他眼中,坚守就是最好的告慰。
在盐城市公安局盐都分局盐渎派出所,副所长李明声继承父亲李立佳的遗志,多次在危险时刻空手夺刃,用行动诠释着“烈士后代”的责任与担当;盐城市公安局大丰分局指挥中心民警严梓瑜,尽管只与父亲严学军相伴七个春秋,却将父辈的作风融入日常工作,成为岗位上的业务标兵。他们用忠诚与坚守证明:英雄的精神永远不会消逝,只会在代代相传中愈发璀璨。

陈飞、戴鹏、陈其跃、丁玮……这些名字不曾被忘却,每年清明,盐城公安的“云祭扫”页面都会点亮35盏烛光,每一盏都对应着一位英烈的故事。从19岁牺牲的年轻警员到奋斗至生命最后一刻的老民警,他们平均年龄不足33岁,却在盐阜大地上铸起不朽的精神丰碑。如今,这精神已化作盐城公安“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铮铮誓言。
平安守护:科技赋能书写现代答卷
时光流转,守护平安的答卷常写常新,盐城公安正以科技为笔续写新时代的平安答案。
9月2日深夜,欧风花街上空,一架警用无人机正在巡逻。突然,回传画面显示有人酒后滋事,附近巡逻的“快反鹰队”3分钟内即赶到现场处置。这场“科技+人力”的高效联动,正是盐城公安深化“警跃·盐智”计划,构建现代警务体系的生动写照。

科技赋能,让平安防线更加牢固。在盐城高铁站,智巡机器人进行着反诈“播报”;建军路商圈,无人机低空巡航排查隐患;串场河上,无人船守护着水域安全。街面警务站、“平安方舟”“快反鹰队”和警摩铁骑队,构建起“点线面”结合的立体防控网络,实现了“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的全面落地。
为应对不断迭代的诈骗犯罪,盐城公安反诈民警主动学习前沿技术,研发具有盐城特色的反诈预警平台,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精准识别潜在诈骗风险,及时向群众发出预警。今年以来,通过平台预警已成功唤醒群众3900人次。

据了解,去年以来,盐城公安全链破获的食药环知、黑灰产等领域19起案件获评全国典型案例,成功侦办4起大案获公安部通令嘉奖、贺电表扬。这些数字背后,是“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的成熟应用,是对英烈“守一方安宁”遗愿的回应。
正如一位民警代表在为烈士祭扫时感悟的那样:“烈士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正在我们手中化为平安盐城的生动实践。”
为民服务:初心不改续写时代华章
盐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大洋派出所民警陈锐,生前总带着磨秃的钢笔下社区、问需求;阜宁县公安局益林派出所民警刘东旭,生前调处矛盾纠纷200余起……他们用生命践行的“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誓言,如今已化作新时代民警扎根基层、为民解忧的日常行动。
“陈大婶,跟新邻居相处如何?”盐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五星派出所民警的入户走访,是盐城公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缩影。去年以来,全市4700余名社区民警、辅警与1.9万名网格员结对共建,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让英烈们守护的“鱼水情深”愈加焕发新活力。

7月18日,盐城市大丰区一位老人将47万元现金交给上门取现的骗子,并将民警电话拉黑,盐城市公安局大丰分局反诈中心民警通过联动网约车司机提供的重要线索,成功拦截被骗资金。曾几何时,英烈们用血肉之躯捍卫群众利益;如今,民警们正用“警网融合”等新机制,续写着新时代的守护篇章。
群众满意度是评价工作的“金标准”,近年来,盐城百姓对社会治安满意度、对窗口服务满意度持续稳步攀升。这份成绩单上,镌刻着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孙益海的执着坚守,闪耀着5名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的先锋引领,更凝结着无数普通民警在平凡岗位上的默默奉献。盐城公安用行动证明:平安答卷的每一页,都写满“人民至上”的情怀和初心。

秋风拂过,松柏低吟,仿佛是先烈的回应。盐城公安的这场跨越时空的“答卷”,没有终点。它融入了每一天的巡逻值守、每一次的执法办案、每一份的为民服务之中,化作绵延不绝的平安乐章,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久久回荡,生生不息。(范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