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28日盐城讯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政企、志愿等多方力量为未成年人成长保驾护航,助力其全面发展,8月27日,盐城市射阳县四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V+文明”行动为载体,精心组织“点亮微心愿”主题活动,用精准对接的心愿礼物、浸润心灵的价值引导,为孩子们编织了一场满含爱与希望的成长仪式。

锚定需求“小切口”,让心愿更具温度
“我们要的不是‘随便送’,而是‘孩子真需要’。”活动筹备阶段,四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便明确方向,聚焦青少年成长关键需求,围绕心愿征集、活动策划、后期长效帮扶全流程,组建志愿小分队深入辖区村居。
志愿者们带着“倾听成长诉求”的初心走访,重点关注“与成长赋能、品德养成相关”的心愿。有孩子眼神发亮地表示“想有一套讲华夏五千年的书,知道我们的祖先有多厉害”;有孩子捧着旧画笔期待“能有新画笔,把家乡的稻田、小河画得更漂亮”;还有孩子攥着衣角坚定表达“想要篮球、跳绳,把身体练得棒棒的”一个个具体的心愿,成了活动精准落地的“指南针”。

打造引领“微课堂”,让理念深入人心
“雷锋叔叔冒雨送大娘,自己却淋得湿透;袁隆平爷爷一辈子蹲在田里,就是为了让大家都能吃饱饭,他们都是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好榜样’!”活动现场,志愿者以孩子们熟悉的榜样故事为“钥匙”,打开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的大门。
不同于传统“你讲我听”的模式,这场“微课堂”全程贯穿“宣讲+互动”。志愿者抛出“同学忘带文具,该帮还是不帮?”“看到地上有垃圾,假装没看见行吗?”等贴近生活的问题,孩子们立刻举起小手争相发言。“我会把我的笔借给他,因为上次我忘带橡皮,他也帮过我!”“要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不然家乡就不漂亮了!”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思辨中,抽象的“友善”“文明”等价值理念,变成了孩子们能理解、能做到的日常小事。“原来我每天帮同学、捡垃圾,就是在做有意义的事!”小朋友凡凡恍然大悟的一句话,道出了这场“微课堂”最真实的教育效果。

撬动社会“大文明”,让价值扎根生长
活动现场的“心愿交付”环节,没有简单的“递礼物”,而是充满了温暖的“价值对话”。志愿者们把对孩子的期待,藏进每一份心愿礼物里。“彤彤,你看这个书包,能装下你的课本、作业本,更能装下你想好好学习的心愿。希望你背着它每天都有新收获,将来用学到的本领建设祖国,做对国家有用的人。”当想要新书包的彤彤接过礼物时,志愿者轻声地叮嘱让孩子用力点了点头;拿到心心念念的画笔套装时,小涵收到了这样的鼓励:“以后可以多画画家乡的稻田、新建的文化广场,你画下的每一笔,都是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呀!”
孩子们接过的不仅是心仪的礼物,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期待。捧着历史书籍的小文认真地说:“我要把里面的英雄故事都读完,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爱国。”;拿到篮球的小宇则拍着球承诺“我会好好锻炼,将来争取为学校争光。”一句句稚嫩却坚定的话语,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也让“点亮微心愿”的小行动,成为撬动乡村文明向上的“大力量”。
此次“点亮微心愿”活动,以“小切口”做好“大文章”,将价值引领融入心愿征集、宣讲互动、礼物传递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沉浸式体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发芽。下一步,四明镇将持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V+文明”系列行动,推出更多贴近群众需求、浸润心灵的文明实践活动,让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新风尚,在全镇每一个角落扎根生长。(韩庭帮 戴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