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27日盐城讯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盐城市亭湖区以“精准对接、提升技能、优化服务”为核心,通过搭建多元招聘平台、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创业扶持渠道等务实举措,全力构建“全链条”就业支持体系,切实提升群众的就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精准匹配 招聘更有“温度”
“企业多、岗位全,刚刚和中天伯乐达的招聘负责人聊得很好,感觉离入职不远了!”在2025年“乐业在亭湖”暑期引才招聘会上,求职者张兴龙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场招聘会吸引55家优质企业参与,累计提供1462个涵盖智能制造、现代家政、新媒体运营等领域的岗位,其中技术类岗位占比达42%。招聘会现场设置智能匹配区、政策咨询台等特色功能区,可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求职者精准推荐岗位。

线下招聘火热,线上同样活跃。“亭聘无忧”小程序集成智能匹配、政策解读等功能,已注册企业近5000家,浏览量超1.3万人次。“带岗主播”团队采用“HR+职业规划师”联动的模式,实时回应薪酬福利、职业发展等提问,单场互动超300条。

亭湖区还举办“就业集市”,形成“1+N”会场布局,即1个主会场配合多个社区分会场同步进行。创新推出“企业开放日”,组织求职者走进重点企业,直观感受工作环境与企业文化。建立“招聘专员”制度,为企业提供从岗位开发到面试录用的全流程服务,显著提高人岗匹配效率。今年以来,全区已举办现场招聘、就业集市、校园引才等系列活动122场次,吸引2700多名高校毕业生选择亭湖、扎根亭湖。
“授人以渔” 点亮就业之路
在亭湖区大洋街道海悦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中心,48岁的张家明(化名)正坐在缝纫机前,手指灵活地穿梭于布料间。这位曾因肢体残疾屡次求职受挫的居民,如今通过人社部门和自己的努力,成功实现就业。“多亏了区人社局组织的缝纫班,老师从穿针引线开始手把手地教。”张家明展示着自己完成的手工品,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现在每月收入都有2000多元,终于能自食其力了。”

张家明的蜕变是亭湖区技能培训实效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亭湖区创新推出“需求侧”培训模式,通过“菜单式”课程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在“亭·精彩”市民夜校烘焙教室里,32岁的“宝妈”李娟正学习制作网红甜品。“把孩子安顿好后就来上课,结业后打算先入职一家甜品店,以后有机会还会尝试自己开家蛋糕房。”在市民夜校,类似的免费课程已覆盖中西面点、短视频剪辑、养老护理等12个领域,进一步提升市民培训后的择业底气和就业能力。

“订单式”培养同步推进。据亭湖区就业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亭湖区组织立铠精密、长虹智能、中天伯乐达等企业,联合相关职业院校开展定制培训。在最近一期立铠精密与盐城技师学院CNC操作培训班上,30名学员经过3个月实训后全部入职企业。这种“培训—认证—就业”的闭环服务,使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得以精准匹配,实现“结业即就业”。从传授技能到精准送岗,亭湖区正帮助更多劳动者手握“一技之长”,托举起“稳稳的幸福”。
服务下沉 助力“就业不出社区”
如何让群众轻松就业、安心创业?亭湖区以“乐业在亭湖”品牌建设为引领,在人口密集区、企业集中地、帮扶需求大的社区等区域,先后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驿站、就业小站等载体95个,将就业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这样的创新“即时快聘”平台,能让灵活就业者当天就能上岗。

亭湖区创业生态也在持续优化。“创梦护航 创享亭湖”创业导师基层行活动走进社区,专家现场分享实战经验,为小微企业提供“陪跑式”服务,引导更多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同时鼓励从业者向创业者转变,形成“创业一人、带动一片”的良性循环,让创业“星火”点燃就业“燎原之势”。

政策层面更打出“组合拳”,让就业服务既有力度更有温度。针对企业招用失业半年以上人员以及其他重点群体,按照每人750元的标准给予税收减免;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的企业,给予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多方面调动企业用工积极性。
下一步,亭湖区将继续以暖心服务为笔、以精准帮扶为墨,努力绘就更加亮丽的就业民生画卷,助力每一位奋斗者在这片热土上安居乐业、梦想花开。(林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