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25日盐城讯 在广袤田野的阡陌间,在创新浪潮的奔涌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人才的身影如同璀璨星辰,在乡村振兴的沃土播撒智慧,在科技前沿的峭壁点亮灯塔,于产业脉动的核心注入不竭动能。他们的才情与汗水,交织成推动时代向前的磅礴力量。
今年以来,盐城市射阳县全面落实省、市委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将人才视为撬动发展的“第一杠杆”,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斧、以产教融合为桥、以创新裂变为帆,在县域发展的赛道上搭建人才成长“全链条”、打造智力汇聚“强磁场”,为鹤乡大地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引才:破局县域之困,织就“柔性智力网”
对县域城市而言,引才难,引高层次人才更难,是普遍面临的“成长烦恼”。射阳县跳出“求所有”的传统思维,用“求所用”的开放视野破局,让“周末工程师”“项目合伙人”等灵活模式成为引才新名片,在“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双向奔赴中,织就一张覆盖“国际顶尖—国家领军—省领军—市领军—县领先”的五级智力共享网。
五月的西安,高校实验室里思维碰撞——射阳县委组织部牵头的对接团队,带着射阳风电、阀门等产业的技术需求,与西安交通大学、中科院光机所的专家围坐恳谈,从“小切口”共建实验室到高层次人才项目落地,每一项共识都为县域产业升级埋下“智慧种子”;七月的射阳,青春身影穿梭城乡——北京大学工学院思政实践团的学子们走进园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的实践队深入企业,在实习调研中把论文写在射阳的土地上,校地资源在“实践平台”上实现精准互补;八月的海河,乡情暖流激荡人心——“才聚射阳・智绘未来”人才家乡行活动现场,百余名在外高层次人才手握家乡发展蓝图,从生物医药专家到智能制造企业家,一句“归来为桑梓”的承诺,让智慧反哺成为最动人的“乡情盛宴”。
“不唯地域引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射阳县委组织部人才工作负责人的话,道出了射阳引才的底气。如今,近300名博士以上人才通过柔性合作扎根射阳各领域,曾经的“高端人才稀缺难题”,正被这张开放包容的“智力能量站”逐步化解,人才“强磁场”的吸引力持续扩容。
育才:深耕产教沃土,搭建“成长快车道”
引得来人才,更要育得出栋梁。射阳县深谙“产教融合是育才最优路径”,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领头雁”与“催化剂”的双重作用,构建起“县结对高校、团员结对园区”的合作闭环,把高校院所的科研“富矿”,转化为县域产业的“人才粮仓”。
在科技镇长团牵线下,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智能机电液控制研究所所长、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李世振教授一行走访华凯阀业,开展人才、项目、技术需求调研活动,现场为企业定制大口径阀门物联网远程操控系统架构等技术创新解决方案。江南大学顾璐萍副研究员师生团队实地考察江苏仁康蛋业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线,分享超高压杀菌技术在蛋液加工中的应用前景,校企共商“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模式,为企业输送稳定的技能人才。
从高校实验室到企业生产线,从技术攻关到人才输送,产教融合的“纽带”越系越紧。今年以来,射阳县已有28家企业与10余所高校签下“深度协作协议”,3个高层次人才团队扎根产业一线,1300余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带着专业所长走进车间、实验室,100余项产学研合作成果落地转化,1500余名技能人才通过“定向培养”成长为企业骨干——“校地协同、产教互促”的育才新格局,正让每一位人才在射阳找到“成长坐标系”。
用才:激活创新裂变,点燃“发展新引擎”
人才的价值,终究要在创新实践中彰显。射阳县紧扣 10条重点产业链培育,以“创新全链条服务”为抓手,让人才的“智慧火花”点燃产业升级的“燎原之火”,用“创新变量”催生“发展增量”。
今年7月,在射阳CQC全尺寸叶片试验台,108米长的巨型叶片如巨镰般精准摆动,以每秒2次的频率划破空气,正经历着400万次摆振与100万次挥舞的严苛“疲劳大考”。“这是模拟了25年风霜雨雪的极致考验,相当于在实验室里走完一个叶片的完整生命周期。”检测总监李富站在全球最大的测试台前介绍。这个震撼场景,正是射阳以人才为引擎、驱动产业向新向强的生动缩影。
这样的创新故事,在射阳俯拾皆是:全县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年增幅保持在15%以上,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80%,河德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发挥载体服务作用,推动高铁轮轴超声波检测、水下智能检测、智能制造全流程管控等领域创新发展;拉曼半导体联合实验室正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拉曼光谱技术运用和转化中心……一批核心技术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领军企业加速崛起,让射阳的产业链“筋骨”更健、“底气”更足。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关键节点,射阳前行的脚步愈发坚定有力。以爱才的真心厚植沃土,以育才的悉心搭建云梯,以引才的倾心广开贤路,以用才的精心点燃引擎——这是射阳对“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生动诠释,更是面向未来的庄重承诺。激活“人”这一最活跃、最持续、最有效的要素,让智慧的火花竞相迸发,让创新的能量充分涌流,为中国式现代化射阳新实践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强劲动能。(刘萍萍 陈雪莹 张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