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25日盐城讯 “我来给办公室的打印机贴上‘身份证’!”江苏农垦新洋农场计划财务部会计黄伟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张银色标识卡。今年以来,新洋农场紧紧围绕国有资产规范管理,从清查资产到挖掘潜力,采取多项措施,努力让资产“活”起来,效益“提”上去。
摸清家底是第一步。从去年开始,新洋农场组织资产办、财务部等10余人,逐个库房、逐块地块进行核查,为200多项固定资产贴上了标识卡,上面清晰标注名称、编号、规格、投入使用时间及使用负责人。此外,55余万元已拆除资产的账面残值也完成了账务处理,彻底解决了“账实不符”的问题。参与清查的资产办工作人员乐浩表示:“现在资产在哪里、价值多少、谁来管理,都一清二楚。”
规范管理资产,既要防风险,也要强规范。新洋农场成立了由法律、财务和业务人员组成的联合工作组,专门处理资产处置中的纠纷。今年以来,已妥善解决7起租赁合同纠纷和历史债务争议,通过诉讼保全、协商调解等方式,挽回损失20万元。
租金收缴做到“应收尽收”。今年新洋农场推出“提醒+监管+考核”机制:在租金到期前30天通过短信和函件提醒承租人,系统实时跟踪收缴进度,并将收缴情况与绩效挂钩。措施见效明显,上半年租金收入同比增长18%,真正实现了“应收尽收”。
土地是农场最宝贵的资源。新洋农场持续推进土地整治工作:2022年,新增413.66亩耕地通过省级验收;2024年,补充耕地项目已完成80%,预计新增753.75亩;2025年复垦项目已获批,完成后将再增加109.68亩。新洋农场土地办主任指着规划图说:“多整理一亩地,发展就多一分保障。”
从摸清家底到提升效益,新洋农场的资产管理正逐步从粗放走向精细。农场资产办负责人表示:“国有资产不是静止的数字,要让它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