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7月10日上午,盐城市东台安委办牵头的执法队伍带着执法记录仪、油品检测仪等装备,沿着 204 国道向五烈镇进发——这场针对非法加油车的 “大扫除” 行动,集结了公安、商务、交通、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力量,目标直指国道边隐蔽的燃油黑窝点。当执法车停在一处挂着 “农机配件” 招牌的简易棚前时,棚内飘出的淡淡柴油味,让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立刻警觉:“就是这儿了。”

推开虚掩的棚门,30平方米的空间里,锈迹斑斑的储油罐占据了北侧角落,罐口还沾着深色油垢,地面上的油污结成了黑褐色硬块,踩上去能闻到刺鼻的残留油味。“罐里的油刚卖完,但管壁还热着,应该是今早刚交易过。” 商务部门执法人员用测温仪贴近罐体,屏幕显示 32℃,“正规储油设备会有隔热层,这种露天摆放的铁皮罐,夏天太阳一晒,油温能飙到 40℃以上,一旦有火星就可能爆燃。”
棚子南侧的柜台下,藏着更隐蔽的“交易中枢”:木质抽屉里整齐码着三本泛黄的经营帐册,封皮写着“进货明细”,翻开第一页,七月份的记录清晰可见 ——“从盐城某油库进10吨,单价6.2元/升”,后续每页都标注着 “卖给货车司机张 ××500 升”“工地李老板1吨” 等交易信息,最低售价仅6.5元/升,比正规加油站便宜1.3元。旁边的充电座上,两部收款手机还在不断弹出微信消息,其中一条是 “明天要200升,还在老地方?”而柜台玻璃上贴着的三张收款码,备注栏赫然写着 “柴油结算”。
执法人员现场提取了油罐内的剩余油样,透明试管中的油液呈深褐色,底部沉着细小颗粒。“就算油卖光了,残留的非标油也能说明问题——这种油硫含量超标,长期使用会污染大气,渗入土壤还会影响地下水。” 市场监管局检测人员说,虽然现场未查获大量油品,但账册记录显示,该窝点近半年已销售非法柴油超30吨,涉案金额达20余万元。
“这次‘大扫除’,我们提前摸查了半个月,就是要精准端窝。” 公安人员维持现场秩序,防止涉案人员逃脱;商务部门核查经营资质,确认该窝点无任何成品油销售许可;市场监管人员固定账册、发票等证据,追溯油品来源;融媒体工作人员则用镜头记录全程,后续将曝光典型案例。
行动尾声,执法人员在窝点门口张贴封条,红色封条上的 “责令停业” 四个大字格外醒目。“接下来,我们会对 204 国道沿线、乡镇集市等重点区域开展‘回头看’,同时开通24小时举报热线,市民发现可疑加油点,可凭线索获奖励。” 东台安委办负责人强调,“非法油窝点不管藏得多深、是否有油,只要敢触碰安全红线,我们就一定能找到并彻底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