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22日盐城讯 近日,盐南高新区第一届足球联赛圆满落下帷幕。这项历时两个多月的赛事,不仅为足球爱好者提供了挥洒汗水的舞台,更以其广泛的参与度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推动区域全民健身、深化足球教育的一次重要实践,也为体育强区建设写下生动注脚。

从“苏超”到“小苏超”,榜样的辐射效应持续放大。当前,“苏超”赛事正酣,盐城“鹿战队”表现亮眼,48名队员中有21名出自盐南辖区的学校或青训体系,几乎占据“半壁江山”。更令人振奋的是,坐镇奥体中心主场的盐城队展现出极强战斗力,取得主场全胜的骄人战绩。浓厚的足球氛围也从赛场蔓延至城市角落,足球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赛事体验与群众高涨的热情,盐南高新区第一届足球联赛——“小苏超”应运而生。来自盐城队的单伟、周长永等球员积极投身区联赛,既极大提升了比赛的对抗水平和观赏性,也切实发挥了明星球员的榜样引领作用。“这次参加区联赛也是深受‘苏超’的影响,盐城队队员的赛场表现激励着我们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次训练和比赛,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都市足球俱乐部教练高洁的话道出了赛事背后的深层联动。这种“榜样效应”说明,本土球员的出色表现和比赛精神,能够激励球员树立更高标准,追求竞技水平的进步,从而提升区域整体足球氛围与竞技实力,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从少年到国际友人,绿茵场不分年龄与国界。本次联赛堪称盐南“最具参与度”的体育赛事,共覆盖69支代表队、911名运动员,累计完成167场比赛,设置青少年与成人两大组别,青少年组38支队伍中,既有“省长杯”“市长杯”冠军球队的身影,也有首次登上赛场的校园新锐。成年组31支队伍则是全民参与的最佳写照:社区居民、教职员工、高校学生……甚至还有由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组成的盐工院国际FC队,异域面孔与本土球员同场竞技,揭幕战上的精彩对决至今让人记忆犹新,真正实现跨年龄、跨行业、跨国界广泛参与。


从校园到赛场,小将身影彰显育人初心。青少年组比赛的落幕,U7—U10四组冠军的诞生背后是校园足球的扎实耕耘。近年来,盐南高新区创新构建校园足球训练与育人模式:通过引进、培养、下沉等多种途径,全面提升足球师资水平;将足球纳入必修课,每周开设1节足球课;按年级组建球队进行梯队建设,搭建班级联赛、年级对抗赛、全区联赛的完整竞赛体系,同时鼓励各校主动参与市、省乃至全国的青少年赛事活动,形成“以赛促学、以赛育人”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全区共有7所学校创建成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日月路小学近六年累计斩获市级以上足球赛事冠军25项,在2025年的“省长杯”中成为盐城市第一所同年男女足都获“省长杯”奖项学校。新河实小足球教育同样突出,先后为市队输送近百名队员,培养的球员1名进入国家少年队,1名进入江苏省队,有21名队员进入足球类学校及知名足球俱乐部。盐城市第一小学校长祁生洋坦言,区级联赛这样的平台给了孩子们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更多学生看到足球的魅力,激发他们参与足球运动的兴趣。


从赛场到生活,运动热情点亮城市未来。都市集团等队伍利用业余时间坚持训练,更多市民自发组队踢球,赛事成为全民健身有力支点。单伟表示,像区级联赛这样的基层赛事,对推动全民健身、普及足球运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市民王文彬也感慨道:“这样的区级联赛让更多人看到运动的魅力,激发大家参与运动的热情。”这种源自基层的赛事有效降低了大众参与运动的门槛,正如王文彬所言,激发了市民“多抽时间参与运动,比如和朋友一起去踢踢球、打打球,让生活更健康、更有活力”的普遍意愿。
闭幕不落幕,绿茵的故事仍在延续。盐南高新区首届足球联赛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的胜利,更是深化体教融合、营造积极向上城市文化的一次生动诠释。未来,盐南高新区将继续以运动凝聚人心,让全民健身的热潮席卷全区,让竞技精神为全区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布梦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