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13日盐城讯 在盐城市射阳县特庸镇王村村,有一位85岁的老党员,名叫仇守国。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村庄,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或是骑着自行车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去生活用品,或是在田间地头耐心劝导村民。这位有着61年党龄的退役军人,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诠释着“戎马守初心,邻里共暖春”的家训,成为乡亲们心中最温暖的“贴心人”。
铁血铸魂守初心,春风化雨润乡邻
19岁那年,仇守国穿上军装,在部队大熔炉里淬炼成长。八年的军旅生涯,不仅让他光荣入党,更铸就了他忠诚担当的品格。1968年退伍返乡时,他带回的不只是那枚闪亮的军功章,更是“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五十余年来,家门口那面“光荣之家”的牌匾始终熠熠生辉,见证着他“退伍不褪色”的庄严承诺。
每天天刚蒙蒙亮,仇守国就开始了他的“爱心之旅”,骑着那辆老旧的自行车,为村里行动不便的老人代购生活必需品。同村的徐奶奶感动地说:“老仇送来的不只是鸡蛋蔬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关怀。”去年寒冬,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封住了村路。得知独居的沈大爷急需降压药,他不顾家人劝阻,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里走了三公里。当他把药送到时,裤腿早已冻成了冰筒,而他却笑着说:“这点小事,不值一提。”
寸心堪寄桑梓暖,微光长照邻里间
在仇守国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村里困难群众的需求:“周三给徐奶奶送鸡蛋”“每月15号看望独居的沈大爷”“孙大姐需要新棉被”……这本“爱心账本”,记录着他五年来帮扶五户困难家庭的点点滴滴。
担任村秸秆禁烧义务监督员期间,他顶着烈日宣传政策,踏着晨露巡查田间。获得的工作补贴,他一分不留,全部用来帮助困难群众:为孤寡老人购置新棉被,给患病邻居添置过冬衣物,为失能农户送去种子农具。村里人都说:“老仇做的都是小事,但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就是了不起的大事。”
“谁还没个难处?搭把手就过去了。”这是仇守国常挂在嘴边的话。当儿子心疼他年事已高,劝他少操些心时,这位老党员却坚定地说:“只要还能动,就要继续为乡亲们做点事。”
德馨自引兰桂芳,家风如月照心田
仇守国的善行义举,像春雨般滋润着家人的心田。他的三个儿子两个女儿虽在外工作,但每次返乡,第一件事就是跟着父亲去看望村中老人。大女儿动情地说:“父亲总教导我们‘邻里好,赛金宝’,现在我在单位也尽力帮助同事。”
更让人欣慰的是,孙辈们都把爷爷当作榜样。他们最爱围坐在爷爷身边,听那些激情燃烧的军旅故事。看着墙上闪闪发光的荣誉奖章,孩子们立下誓言:“要像爷爷一样,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份家国情怀的传承,正是仇守国留给子孙最宝贵的财富。
如今,在王村那个整洁的小院里,仇守国亲手栽种的月季年年盛放。正如他用一生践行的信念——把初心变成习惯,让温暖代代相传。这位平凡的老党员、老军人,用半个世纪的坚守证明:最动人的家风,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它就藏在日复一日的善举中,流淌在一代代人的血脉里。(沈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