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12日盐城讯 8月9日下午,盐城市射阳县合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中科橡树岭少儿科学实验室开展“青春逐梦科学路 少年铸就大国魂”系列科学实验课程第二十期。本期《无字天书的秘密》课程,让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学魅力,在红色故事中体悟先辈智慧,让爱国情怀在青少年心中悄然扎根。

“战火年代没有智能手机,情报员如何传递紧急消息?”中科橡树岭少儿科学实验室陈辰老师的提问让孩子们迅速安静下来,进入课堂氛围。当孩子们还在思索时,一段发生在合德镇的红色往事徐徐展开——1944年深夜,地下情报员王海兰得知日伪军要突袭新四军驻地,她将情报用米汤写在卷烟纸上,赤脚穿越封锁线奔跑20里,最终让部队成功转移。
“这是王海兰同志当年传递的情报仿写件。”陈辰老师展示的纸片上,隐约可见用米汤写就的字迹:“敌,今夜寅时行动,速转移。”寥寥数字,却让人仿佛看到烽火中那抹穿梭的身影。孩子们凝视着字迹,小声讨论着:“原来‘无字天书’真的存在!”

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眼中闪烁着对英雄的敬佩。陈辰老师继续说道:“王海兰使用的‘魔法’,就藏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大家常喝的大米汤。”“大家知道吗?淀粉是由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多糖类物质,分子结构中藏着很多螺旋状的‘小口袋’。”陈老师举起装着淀粉溶液的烧杯,笑着说,“而碘伏里的碘单质(I₂)就像一个个‘小客人’,遇到这些‘口袋’就会钻进去,形成一种蓝色的复合物——这就是‘淀粉遇碘变蓝’的化学秘密。”

实验环节,陈辰老师先引导孩子们用淀粉溶液在纸上“秘密书写”,喷洒碘伏后,蓝色字迹骤然显现;再涂上维生素C溶液,蓝色又悄然褪去。“这就是先辈们的智慧!”陈辰老师的话语掷地有声,“王海兰用米汤写密信,敌人看不见,战友用碘酒能读取,遇危险就用果蔬汁销毁——这是战火淬炼出的‘化学战术’!”

“青春逐梦科学路 少年铸就大国魂”系列课程始终坚守“寓教于乐、寓教于思”的初心,通过本土红色资源与科学实验的有机嫁接,让青少年在探索真理时铭记历史,在传承精神中坚定理想,让科学的种子与爱国的基因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崔玲 陈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