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6日盐城讯 8月4日,晨光漫过梨树叶尖,盐城市响水县小尖镇月港村的果园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天浩农业千亩梨园里,青黄相间的“苏翠1号”把枝丫压弯,梨子上挂着晨露,指尖轻触,梨皮微微绽开,凉丝丝的汁水便渗出来,混着清甜的果香沁人心脾。
果农们挎着竹篮穿梭林间,手指轻转,摘下一个又一个果子,很快圆滚滚的梨便堆得冒尖。不远处的分拣车间,自动化流水线“嗡嗡”地转着,分拣工的白手套翻飞,给梨子套网套;装箱时“簌簌”叠起,纸箱沿传送带排成行,即将奔赴远方。
“这可是‘名门之后’!”技术员刘永明托着梨,笑得开怀,“华酥的甜、翠冠的嫩,全集中在它身上。甜度刚好,带点果酸,夏天吃着不腻。”说着,他算起账来,批发价一公斤5元,亩产1250公斤,平均一亩地6000元稳稳落袋。
说话间,月港村党总支书记高伟伟来到梨园。他蹲下身,扒开树根处的土壤:“你看这黑土,全是有机肥喂的。”直起身子,高伟伟又指着不远处的厂房说,梨园保鲜库建起来了,接下来要在品牌推广、精包装、产供销上做新文章,“让梨的身价再往上蹿蹿”。
近年来,响水县立足资源禀赋,将林果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品种改良、技术升级、产业链延伸,培育出葡萄、草莓、梨等一批品质过硬、市场认可的特色果品,鼓起了农户的“钱袋子”。
日头西斜,满箱的梨香裹着月港村丰收的喜悦,被装上冷链车。车厢里相互“依偎”的梨子,带着果园的清风与村民的期盼,向着上海、南京等地的商超启程。(夏月明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