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大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响水县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2025-08-05 1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沈晓强  
1

中国江苏网85日盐城讯 七月流火,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美丽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盐城市响水县开展“从精神灯塔到思想画卷——红色研学的行与思”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在黄圩镇黄河故道文化大院的古关文脉里触摸历史,在陈家港革命遗址群的烽火记忆中汲取力量,在大有镇康庄村史馆的垦荒故事里感悟变迁。一场跨越城乡的实践之旅,让青年学子在行走中解读红色基因赋能绿色发展的时代密码。

“看,这里标注的‘云梯关’曾是黄河入海口,而现在的湿地位置恰是当年的‘泛洪区’。”在黄圩镇黄河故道文化大院的展厅里,实践团成员应文佳手指划过屏幕上的河道变迁轨迹。“我们这次重点剖析第三、四展厅‘小康之路到乡村振兴’的盐碱地修复技术展陈与非遗工坊运营模式。”实践团成员陆海翔说道。

在大有镇康庄村史馆内,1958年国务院颁发给康庄村的奖状首先映入了大家的眼帘。“这是50年代的砥砺垦荒红旗康庄,那是六七十年代的齐心协力火红康庄……”实践团成员殷晴被四个板块的珍贵照片影像、时代的文献资料给吸引了。随着对村史馆的调研,大家从这些史料中见证了康庄村从盐碱荒地到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沧桑巨变,也找到了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循着红色足迹,实践团来到了陈家港镇张爱萍将军指挥所旧址等抗战遗址,“194453日凌晨,三颗红色信号弹划破雨夜,张爱萍将军率领的新四军将士如利剑出鞘,向盘踞陈家港的日伪军发起猛攻……”在讲解员的指引下,大家仿佛听见81年前迫击炮与海浪交织的轰鸣。在走访调研中,大家了解到国耻碑已历经四次修缮,每年“九一八”,当地学生与武警官兵都在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碑体已成为灌河流域警示国家安全的重要符号。

此次实践,团队不仅通过革命精神地标铸魂、故道生态转型示范、小康历程可视化呈现的三维叙事,构建了“历史苦难—奋斗抗争—振兴发展”的完整教育链条,更深刻认识到:响水的发展路径,本质是红色基因与生态文明的协同共振——革命精神为生态转型提供“敢闯敢试”的动力,生态优势则让红色土地焕发“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沈晓强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