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催生新动能!盐城环保科技城一线观察
2025-08-04 15:54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袁登国  
1

中国江苏网84日盐城讯 84日,江苏盐城环保科技城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140 家规上工业企业开票销售265.8亿元,同比增长22.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76%,在全国科技城百强榜中位居第16位。这一排名背后,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所催生的新质生产力在持续发力。

在盐城环保科技城,产学研协同创新呈现出勃勃生机。中创清源作为园区重点培育企业,便是一个成功典范。其联合清华大学等单位研发的“重点行业有机废气高效净化关键材料与装备研发及应用”项目,荣获2024 年中华环保联合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在研发过程中,中创清源依托清华大学盐城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科研力量,同时借助盐城环保科技城提供的中试基地、检测平台等支持,成功突破 VOCs 治理四大核心材料技术瓶颈,形成 6 大系列催化剂产品矩阵。项目成果不仅在园区内建成国内领先的环保材料生产线,还为长三角地区200余家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同样成绩斐然。自十年前与盐城环保科技城开展产学研合作以来,团队专业人才从初创的8人发展到如今的237人。这支以高学历人才为主的团队,在工业废水处理、流域治理等多个领域自主研发出一批核心技术与装备,相关成果在10多个省份示范应用。其孵化的5家企业中,3家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南大华兴环保科技股份公司营业收入连续5年超2亿元,并获批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

盐城环保科技城的产业链协同创新,让产业发展如虎添翼。在构建节能环保产业体系时,环科城组建工作专班,绘制涵盖环保装备产业链20余个关键环节的“产业热力图”,实施“链长+链主”协同机制。由党工委班子成员担任产业链链长,联动江苏龙净、安达环保等龙头企业,围绕流域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等六大技术领域,建立“需求库、技术库、项目库”三库联动的精准对接体系。

通过这种协同机制,环科组织跨区域产业对接会,带领20余家链主企业实施“技术西进”行动。在辽宁阜新,兰丰环境利用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助力老工业基地转型;在鄂尔多斯煤化工基地,中创清源的超低排放技术与3 家能源企业签约;在长江经济带核心区,南大华兴的智慧流域治理平台为11个工业园区定制解决方案。签约项目中70%为综合解决方案,表明环科城的技术输出已从单一产品向系统服务跃升。

为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盐城环保科技城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盐城分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组建“技术侦察兵”团队,深入企业走访,绘制技术需求“导航图”,精准匹配科研供给。针对某公司过滤材料性能瓶颈,中心链接相关研发团队,使企业产品性能提升40%以上。分中心还促成复旦大学陈建民院士领衔的“智能化 PM2.5大气富集浓缩装置研发项目”和李庆教授团队的“CPM工业烟气在线监测项目”产业化落地,构建了“院士研发-平台转化-资本助力-产业承接”的完整闭环。

盐城环保科技城不仅注重国内协同创新,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为落实《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6月份,环科城举办污水处理技术交流会,围绕污水处理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实践展开研讨。全球碳化硅陶瓷领军企业兰德森公司在盐城设有制造基地,全球水泵巨头格兰富集团与环科城企业建立合作网络,中科生态环境工程设计(江苏)有限公司通过新设欧洲子公司搭建了中丹技术合作桥梁。

在国内,环科城的协同创新成果不断向外辐射。江苏安达环保与新疆企业联合打造的200MW光伏治沙项目,创新性结合光伏发电与生态修复技术。该项目依托安达环保研发的“智能光伏支架+生物固沙模块”系统,实现年发电量2.5亿千瓦时、固沙面积超3000亩,并与江苏碳汇林公司合作开发碳汇资产,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碳汇收益达1200万元。(袁登国)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