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区南阳镇:党建聚力基层治理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7-28 16:52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侍文 董晓娟  
1

中国江苏网728日盐城讯 走进盐城市大丰区南阳镇,一排排连栋大棚反射着明晃晃的阳光,一条条道路宽阔平整,一片片河水清澈干净,河岸两边鲜花争奇斗艳,一座座白墙黛瓦的古朴村庄也被绿树环绕,一座座庭院清爽整洁,一处处公益宣传渗透文明,一张张笑脸及一阵阵笑声和谐共生,处处彰显着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与灵动,呈现出一幅治理高效、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南阳镇位于盐城市大丰区中东部,总面积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万亩,下辖13个村(社区),总人口3.3万人。近年来,南阳镇坚持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强引擎”,凝聚各方力量,夯实基层治理组织堡垒,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实现“多元共治共管”格局,让乡村振兴既有了“颜值”,又有了“内涵”。

建强堡垒,选优配强“领头雁”。头雁领航才能群雁齐飞。南阳镇以“抓班子、带队伍、树先锋、固堡垒”作为工作主线和基层治理的发力点,扎实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深化村干部专业化星级管理,着力抓好乡村振兴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级带头人。对村(社区)“两委”班子开展届中分析,实施村干部“能上能下”。聚焦乡村治理、富民强村等专题,精心组织村干部开展个性化培训学习,开阔村组干部视野,增强村组干部政治素养和善于管理、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优化群众自治组织,发挥党员志愿者、网格员和乡土人才三支队伍作用,搭建“村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联动组织构架,筑强了基层治理和富民强村战斗堡垒。

发散思维,强村富民“产业兴”。南阳镇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发散思维,找准发展“突破口”,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乡村内生动力驱动基层高效治理。通过土地流转、投资收益、资源发包、资产出租、自行经营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找准发展方向,盘活用好集体资源资产。聚焦产业振兴,积极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围绕大蒜、辣根、柿子、甜玉米等农业特色产业,通过“支部+农户”“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支部+经纪人+农户”和“互联网+”等多种模式,搭建“产销一体化”产业发展链条,激活了强村富民动力引擎。据了解,2024年,南阳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71元,实现了“1+12”的叠加效应。

“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这是南阳镇沿海村党总支副书记刘剑创办刘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裕海村党总支书记李丽丽创办双程家庭农场的初衷。刘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承包土地近2000亩,主要种植大蒜、辣根、玉米等农作物,亩平效益近四千元,辐射带动周边上百名农户收益。双程家庭农场先试先行,发展钢架大棚种植芦笋,芦笋根部养金蝉增加复合效益,亩效益4万元以上。周边农户也纷纷加入特色产业发展中来,钱袋子也鼓了起来。农闲时不少村民还会到专业合作社和农场劳务。周边村民纷纷表示,在合作社和农场干活方便照顾家里,每年还能有两三万元的额外收入,很满足。

作为全省首批蔬菜生产特色镇、省绿色优质原料基地,南阳镇共有绿色食品品牌12个,南阳辣根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被评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纳入全国首批《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如今,南阳镇已形成大棚青蒜、预冷青蒜、大棚韭菜、大棚青玉米以及辣根、甘蓝六大种植基地的特色产业格局,拥有家庭农场43家,其中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区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澎湃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无限活力与激情。

示范引领,文明善治“新活力”。产业兴旺、富民强村是基层治理的硬核底气和压舱石,党建引领树立文明乡风则是基层治理的灵魂。南阳镇坚持把家庭家教家风作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抓手,通过宣传栏、文化墙、道旗、广播以及微信网格群等载体,让培育良好家风、提倡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以及绿色发展和健康生活方式等理念“润物细无声”深入村民心田。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平台,以志愿服务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开设党建课堂、理论学堂、道德讲堂、说唱课堂,开展党的政策宣讲、良好家风及文明礼仪教育、清洁家园、“我们的节日”等各类活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丰厚文明滋养。

“我们就喜欢到毛奶奶家,她特意备了血压仪、血糖仪,正常为我们测量血压、血糖,83岁的肖志高大爷腿脚不便,她就拎着仪器上门。她家堂屋还有台缝纫机,哪家衣物磨破了边来找她,她戴上老花镜帮缝补。看到村里道路有垃圾,她不声不响拿起扫帚,谁家里有解不开的疙瘩,总爱往毛奶奶那儿跑,她说话暖心,道理通透,再大的火气到她那儿也就消了。”南阳镇广丰村村民刘月付说。在毛奶奶的引领下,清洁道路、清理河道、铲除小广告早已成了村民的自觉行动。

今年81岁、有着62年党龄的“毛奶奶”单亚芳用一间微驿站,温暖着半村夕阳红,焐热了整个村庄的文明底色。她就像一粒文明的种子,在南阳镇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长出了尊老敬老的枝,开出了互助友爱、文明和谐的花,激活了文明善治新动能。

凝聚合力,治理效能“新提升”。南阳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统战纽带作用,依托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成功人士及群众代表等群体,搭建协商议事平台,积极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健全和完善村规民约、垃圾收运、污水处理、河道保洁、绿化维护等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和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党员+网格”及“党员+村组干部”服务包干制、积分兑奖办法、美丽庭院评比办法等,动员和激励村民积极参与共治共管,由“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让基层治理从“单兵突进”转向“党群协同作战”。

“过去在外面看到地上有废纸、饮料瓶等垃圾,都像看不到似的,现在看到垃圾不捡起来都觉得难受,下意识地会捡起来送垃圾桶。”南阳镇南阳社区一组居民徐明说,“现在不是干部要我们怎么去做,而是我们自己想去把卫生环境搞好。”

“现在生活环境真的很好,邻里之间很和谐,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很清爽,大家都有‘人人出力’的理念,不少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绿植和花卉,每逢花盛开时,空气里都有香味,真的很美。晚上出行也很方便,路上亮堂堂的。”南阳镇裕海村四组村民陈俊夫指向门口道路边路灯说,“这条路上几十盏路灯都是爱心企业家吕勇捐赠的。”

若无春蚕勤吐丝,哪得云锦花烂漫。南阳镇以党建铸魂,凝聚各方力量,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内生动力,形成“优势互补、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格局。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在南阳镇早已不是口号,而是藏在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中,藏在你帮我一把、我扶你一程的热乎劲儿里,藏在党建领航,多元共治共管的联动脉络里,让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和美乡村从蓝图走向现实,擘画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侍文 董晓娟)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