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盘湾镇新沃村丁付尧:信义农妇十年还债 血汗耕耘诚信沃土
2025-07-21 17:48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袁青 梁皓  
1

中国江苏网721日盐城讯 在盐城市射阳县盘湾镇,丁付尧的名字已与诚信二字紧紧相连。十年前,病榻前的丈夫溘然长逝,留下17.8万元债务和一句无声的托付。在旁人拖着不还也没人怪你的劝说中,这位普通的农妇却用十年血汗,将欠债还钱的朴素信念刻进生命年轮,最终将这座沉重的“大山”彻底搬离。

寒冬一诺:丈夫身后如山债

2012年的冬日格外寒冷。盐城市射阳县盘湾镇新沃村,丁付尧跪在丈夫病榻前,看着他被病魔折磨得只剩皮包骨的身躯,心如刀绞。五年艰难求医路,留下十一张借据,整整十七万八千元债务,沉甸甸地压在桌上。丈夫撒手人寰的那一刻,泪水滴落在冰冷的借据上。面对这笔对农村家庭堪称天文数字的债务,有人劝慰:你一个妇道人家带着孩子,拖着不还,情理之中。丁付尧却不为所动,她凝视着每一张借据,声音虽轻却如磐石:纸上是数字,更是乡亲们沉甸甸的情分。在她心中,诚信二字重如泰山,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一个农妇以诚信为旗的十年“长征”,就在那个凛冽的寒冬悄然启程。

血汗十年:扁担挑起的信义

为了偿还巨债,丁付尧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日夜奔忙。凌晨四点,当村庄还在沉睡,她已挑着扁担走向薄田。八亩土地是她最初的战场,锄头翻飞,麦芒如针,在她布满老茧的手上划出新的血痕。农闲时,她辗转于各个工地,搬砖、扛水泥,用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

生活的风雨总是不期而至。一次暴雨突袭工地,刚卸下的沙石料眼看要被冲毁。丁付尧毫不犹豫扑上去,用身体和能找到的任何东西拼命遮盖,任凭冰冷的雨水浇透全身。旁人要拉她避雨,她却抹着脸上的雨水倔强地笑:这车料值两百块,能还一点是一点!雨水顺着她花白的头发流下,那一刻,守护的不只是砂石,更是她心中不可玷污的承诺。

牺牲与艰难时刻考验着这个家庭。2013年除夕,本该是团圆喜庆的日子,丁付尧却愁眉不展——债主的孩子开学在即,学费尚无着落。万般无奈下,她含泪卖掉母亲陪嫁的手镯。餐桌上,年逾古稀的公公默默将唯一的鸡腿夹到她碗里,声音哽咽:孩子,家里还有三只老母鸡……”话未说完,丁付尧的泪水已落入碗中。懂事的儿子看到母亲的艰难,默默收起填报大学的志愿表,转而选择职高,用稚嫩的肩膀为母亲分担一份沉重。

信义之光:照亮乡土的回响

丁付尧在风雨泥泞中执着前行的身影,如同穿透阴霾的光束,渐渐照亮了整个村庄的心。她暴雨中舍身护料的倔强,稻谷被毁仍坚持结账的固执,点点滴滴汇聚成无声却震撼的力量。乡亲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自发组织起一支帮扶队。农忙时节,这支队伍总会出现在丁付尧家的地头,众人拾柴,原本她一人需苦干多日的农活,在欢声笑语中迅速完成。当丁付尧在工地扭伤了腰,邻居一家二话不说,默默接替了她的工作,让她安心休养。这份源自乡土的温暖,如汩汩清泉,不断注入丁付尧坚持的“河床”,让她步履愈发坚定。

2022年底,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丁付尧用十年辛劳的汗水,终于还清了最后一笔欠款。卸下重担,她没有停下脚步,而是转身向新的责任走去——她走进集镇药房,虚心学习基础药理知识。以前只会种地搬砖,现在想为大家多做点事。朴素的愿望催生了新的角色——暖心药娘。村里王大爷患糖尿病需每日注射胰岛素,她便放弃午休,骑电动车上门,手把手教他老伴调剂量、换针头;李婆婆记不清降压药名,她巧手绘制彩色简笔画表格,药名、用法、注意事项一目了然;每逢雨雪路滑,她的电动车后架总挂着几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为行动不便老人代买的药品。雨水打湿裤脚,她却笑容温暖:正好顺路,不麻烦。

十年磨一剑,信义抵万金。丁付尧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将诚信二字从纸上的冰冷债务,淬炼成照亮一方的精神灯塔。正如她朴素的话语:债能还清,可人心的暖,要一辈辈传下去。十年前,她在泪水中种下的那颗名为诚信的种子,如今已深深扎根于新沃村的土壤,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这棵树,不仅荫蔽了丁家的小院,更为无数乡邻的心灵撑起一片抵御风雨的绿荫,无声诉说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信义无价,它能让最平凡的生命焕发出最伟大的光芒,也能让一个普通农妇的名字,在时光长河中熠熠生辉。(袁青 梁皓)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