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17日盐城讯 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盐城市亭湖区将培育家庭农场作为引领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力量,通过突出集约种养、推动农旅融合、做强精深加工,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动家庭农场在种植业、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蓬勃发展,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农业产业注入“新活力”。
截至6月底,全区家庭农场总数达1305家,其中种植业807家、畜牧业250家、渔业167家、种养结合65家、其他类型16家,逐步形成多元化、特色化的发展格局。
突出集约种养 提升农业质效
7月14日上午,在南洋镇正东村大地绿家庭农场,一幅现代农业壮美画卷展现在眼前。高标准农田内,整齐的稻苗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科学规划的沟渠系统与田间道路构成高效生产网络。农场负责人周红俊正熟练操作着无人植保机,为秋粮丰收保驾护航。

大地绿家庭农场成立于2017年,共流转田地700多亩,现有粮食仓储用房760平方米,配有高速乘坐式插秧机2台、大型拖拉机2台、无人植保机1台,粮食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
“我们重点对田块整合、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方面进行提升,将难以大面积作业的‘小田’,改造成适宜耕作、高产稳产的‘良田’,今年夏熟小麦平均亩产近700公斤。”周红俊说。

大地绿家庭农场是亭湖区家庭农场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亭湖区坚持把家庭农场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致力推动更多粮田变“良田”,不断擦亮“小田变大田”金字招牌,精准高效推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加快沟、渠、路、桥、闸、涵一体化建设,最大程度改善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家庭农场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全区共有基础设施好、规模适度的稻麦经营主体563户、面积12.08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大幅提升。

水产养殖集约化有利于提升空间利用率和产出效益。近年来,亭湖区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全力推动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化、规模化、高效化方向转型升级。得益于不断优化的藕塘套养模式,胡玉广养殖场承包121.5亩土地,探索集小龙虾、常规鱼类养殖于一体的套养模式,既增加了经济收益,又丰富了生态多样性。
推动农旅融合 赋能乡村振兴
科学种植、生态养护、生活休闲……如今家庭农场的内涵不断延伸,多元融合下的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临近市区的金灿家庭农场,每到节假日,便迎来众多游客,一同体验采摘乐趣,享受欢乐假日。

金灿家庭农场成立于2013年,经过十多年的摸索,逐渐走出一条“立体种养、农旅融合、多元化销售”发展新路子,农场先后获得“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基地”“省级巾帼新业态助农创新基地”等称号,并获评全市唯一一家“国家级生态农场”。
“随着下半年采摘旺季到来,农场的营业收入将显著提升。”金灿家庭农场负责人张伟介绍,农场以短视频拍摄、直播互动、举办活动等方式,每月带动1700余人次前来采摘。“我们还将延伸休闲农业产业链,建成集农业采摘、自然教育、亲子活动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农业采摘园,为农旅融合创新之路‘献计出力’。”张伟说。

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型业态,正是亭湖区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探索。亭湖区立足黄海湿地等资源禀赋和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优势,以培育壮大家庭农场为重要依托,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聚焦“生态+旅游+文化”主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休闲产业。今年1—6月份,全区休闲农业收入达2.81亿元,同比增长4.9%。

亭湖区还在典型培育上下足功夫,总结推广家庭农场典型案例,示范引领家庭农场规范发展,分区域、分季节策划踏青游、五一游、国庆金秋游等一批休闲农业精品线路,以旅游文化为引擎,带动家庭农场加速发展。目前全区共有区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322家,其中省级36家、市级64家。
做强精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条
7月14日下午,黄尖镇新闸村树东家庭农场的菊花产品生产线有序运转,各类菊花茶产品陈列整齐,工人们正忙着进行订单核对和打包发货。

树东家庭农场成立于2013年,现拥有经营面积780亩,已形成从种植、采摘、烘干到包装、冷链、销售的完整菊花产业链。其主打产品“金丝皇菊”和“胎菊茶”凭借优良品质深受市场青睐。
近年来,亭湖区积极培育壮大以家庭农场为核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聚焦示范化创建、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等关键环节,积极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相衔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由低端向中高端延伸。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建设湖羊、羊角椒、菊花等特色产业链,构建产加销贯通、多功能拓展的全产业链条。今年1—5月份,全区29家规上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17亿元。

蛙老大家庭农场是亭湖区水产精深加工领域的典型代表。其“稻蛙共生”生产模式覆盖了108亩承包地,年养殖量超10万斤,并成功注册“蛙良记”商标。

亭湖区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不断强化示范建设、突出引领带动,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整合发展,培育绿色果蔬、食品加工等行业领军型龙头企业,推动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稳健发展。近三年累计支持16家农业企业提高精深加工能力,扶持项目资金902万元。(卢凯 张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