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11日盐城讯 7月11日,盐城市响水县运河镇孙埝村鲜食玉米新品种试验基地迎来大丰收。科技赋能,让鲜食玉米新品种产量和品质实现“双突破”,奏响乡村全面振兴的激昂乐章。
走进基地,大片成熟的玉米植株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株株玉米秸秆被快速粉碎,一穗穗籽粒饱满的玉米棒被精准“吞”进车厢。
“我们基地共有120亩,种植42个新品种,像美玉27号、浙红甜168、雪甜7401等品种,吃起来又甜又脆,口感非常好,深受客户青睐。”孙埝村党总支书记俞强生说,“预估亩产可达3000多斤,最高的可超3500斤。”
该基地是响水牵手扬州大学农学院,实施“鲜食玉米良种攻关计划”所取得的成果。“今年试种的新品种,不仅抗病性、抗倒伏能力更强,而且口感和营养价值也有显著提升。”响水县粮油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站长周萍兴奋地介绍,“新品种产量高,口感更加香甜软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在市场上十分抢手。”
育苗移栽让鲜食玉米长势格外喜人。“瞧,这穗玉米皮薄肉质鲜嫩,长度达到20公分,属于一等品标准。”周萍说,“我们还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菌肥,大大提高新平整土地的地力水平。在播种时采用起垄栽培、行间覆膜、精量点播、覆土封闭等一次性播种技术,确保鲜食玉米安全生长。”
为保证鲜食玉米的“鲜”度,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争分夺秒。刚采摘的玉米棒,在2小时内被送入现代化的加工生产线。在江苏志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里,一根根金黄鲜亮、颗粒饱满的玉米依次经过挑选、剥皮、清洗、蒸煮、冷冻等程序,最终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我们采用国际先进的加工生产线,能有效锁住玉米的营养和水分,经过高温灭菌处理后,保质期可达12个月,真正做到零添加、无污染、原生态。”该公司生产经理许刚介绍说。
注入科技因子的鲜食玉米产业,不仅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还为周边村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每年种植和采收时节,村里能有1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每人每天收入100元左右,既照顾家庭又增加收入,大家都很高兴。”运河镇湾港村党总支书记顾娟平说。
小玉米托起“甜蜜”富民梦。近年来,响水县抢抓省市推进黄河故道片区乡村振兴重大机遇,在故道沿线春秋两季种植近3万亩鲜食玉米,并引进志禾、中合云谷等深加工企业,形成集种植、冷藏、保鲜、分拣、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鲜食玉米产业链,产品畅销上海、深圳、长春等全国各地,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奏响了乡村振兴新乐章。(夏月明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