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渔旅看弶港|看江苏最小渔村如何端稳“生态金饭碗”
2025-06-19 15:4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程光 刘艳元  
1

导语:东台市弶港镇是黄海国家森林公园的“门户”,万顷林海构筑起天然氧吧和生态屏障,鹤舞鹿鸣,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画卷。坐拥黄金海岸线的弶港镇,正以其独特的“生态+渔港+乡村”融合魅力,发展“林”“海”旅居特色产业,满足了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一站式需求,成为长三角地区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中国江苏网619日盐城讯 610日凌晨,盐城东台市弶港镇巴斗村还笼罩在夜色中,张卫东已麻利地起床收拾装备。随着潮水退去,他将带领一两百人,奔赴承包的3万多亩海域,开启新一轮黄泥螺采挖工作。这场与大海的“约定”,将持续至10月底,而这片海域,正是东台闻名全国的黄泥螺核心产区。

沿着228国道一路前行,黄海森林公园的葱郁绿意一路相伴。临近条子泥海边,一座巨大的蚌壳造型标志赫然出现,这便是江苏省最小的渔村——巴斗村的“地标”。仅有194686人的小渔村却拥有文蛤、泥螺两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成为全国独一无二有双地标产品的村居,“小渔村”藏着“大能量”。

追溯历史,巴斗村已有200多年岁月沉淀。长江、黄河裹挟的泥沙与太平洋西行浪潮在此交汇沉积,经年累月形成滩涂湿地。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往昔渔民生活清贫,用蚌壳作碗,将柳条藤条编织的贮粮工具“笆斗”翻作餐桌,“在笆斗上吃饭”的生活场景,最终演变成了村庄的名字。

曾经贫瘠的小渔村,如今已华丽转身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捧着生态碗,吃着生态饭。”是巴斗居党总支书记叶勇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得益于毗邻黄海森林公园和条子泥湿地的绝佳区位,巴斗村坐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我们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就是把渔业走向农渔旅特色产业守护好。”

漫步村中,海风轻拂,整洁的道路直通大海,民宿、饭店、土特产店排排立于道路两侧。十多家海鲜饭店以百余种新鲜海产为底气,吸引八方食客;渔家小妹架起直播设备,推销鲜香的海鲜包子;首个东台市国家级民宿也在紧锣密鼓打造中。

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人工平原森林、近千亩银杏林,以及丰富的海洋资源,巴斗村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靠海玩海”发展之路。如今,这里不仅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还揽获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等多项荣誉。游客来了后被这里的自然生态震撼,一个劲地夸这是康养的好地方。

为了让乡村旅游之路越走越宽,村里多次组织村民前往浙江等地取经,学习民宿打造与旅游开发经验。“走出去,世界在你眼前;不走出去,眼前就是世界。”带领全村奔赴旅游致富路的叶勇眼光看得长远。巴斗村成立村集体旅游公司,以“红旅+渔旅+农旅”融合发展为方向,制定“客要上海登门请”“行要安全全程到”“游要亲情服务好”的策略,主动走进上海社区宣传推广,吸引大批上海游客前来游玩。“只有走出去,才能把客人带进来。”这是叶勇的深切感受。

亮眼的发展成绩单见证着巴斗村的蜕变,“2024年,村集体积累突破14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6万元,居民储蓄存款超1.5亿元、人均储蓄存款超20万元。今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将超过6万元……”叶勇用一组硬核数据,丈量着巴斗村的“幸福指数”,兑现着让村民“就地过上富裕生活”的承诺。(弶港镇供图)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光 刘艳元

标签:
责编:袁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