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4月14日上午,滨海县实验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正排着整齐的队伍做早操,稚嫩的口令声此起彼伏。而在学校东侧围墙外150米的巷口,一场惊心动魄的隐患排查正在上演——一辆伪装成"绿化洒水车"的厢式货车后厢门虚掩,黑色输油管如毒蛇般探出,正缓缓靠近一辆工程车的油箱。此时,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们敏锐地闻到空气中飘来浓烈的柴油味,她顺着气味望去,发现货车司机正紧张地张望,手中的手机频繁闪烁着消息提示。

"不对劲!"敏锐的家长立即掏出手机拨通了电话。仅过8分钟,滨海交通管理局联合应急管理局的执法车已呼啸而至。当执法人员打开货车后厢,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约2立方米的铁皮储油罐倾斜着固定在车厢内,随着车辆轻微震动,电线与金属罐体摩擦出细小的电火花,而车内唯一的"消防设施"竟是一个过期5年的灭火器。"这里距离教学楼不到200米,"应急管理局执法队长指着操场上跳跃的孩子们,声音紧绷,"如果发生爆炸,气浪足以震碎教室玻璃,碎片可能危及正在上课的学生。"
"上周三早上,我送孩子进校时就闻到刺鼻气味,当时还以为是附近工地施工。"现场的家长捏着鼻子回忆道,"现在想想,肯定是这辆车在偷偷加油。"更令人愤怒的是,黑油车利用上下学高峰时段 "打时间差"—— 每天7:30至8:10、16:40至17:20,趁家长接送孩子时车流混杂,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吸引工程车、渣土车加油。"这种隐性危害比显性事故更可怕。"孩子们的呼吸道黏膜更脆弱,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中,可能引发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家长们愤怒生气地说道。
此次行动触发了滨海县针对校园周边的"红色响应"机制:执法人员不仅当场扣押车辆、拆除储油罐,还联动环保部门对学校周边空气质量进行连续48小时监测,同步安排专人向家长发放《黑油危害告知书》。
当涉事车辆被拖离时,放学铃声恰好响起。看着孩子们蹦跳着走出校门,那里曾是黑油车的"秘密据点",如今在路灯下显得格外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