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阜宁:让乡村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从“局部美”延伸至“全域美”
2025-05-16 16:5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葛兰兰  
1

中国江苏网516日盐城讯 初夏的盐城阜宁,绿意盎然。从黄河故道的林果飘香,到马家荡湿地的碧波荡漾;从穆沟古村的青砖黛瓦,到镇村巷陌的整洁有序,一幅“村美、业兴、民富、人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展。近年来,阜宁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核心理念,以“千万工程”经验为蓝本,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从“局部美”延伸至“全域美”,走出了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环境整治“绣花功”:从“脏乱差”到“洁净美”

在芦蒲镇周门村,绿树成荫的村道旁,新栽的2000余株树木随风摇曳,1000余平方米的绿化带与改造后的下水管道交相辉映。“以前这里杂草丛生,现在成了村民散步的好去处。”村民赵龙规感慨道。今年以来,阜宁县以“绿美村庄”建设为抓手,新改善农房2400户,新建和改造农村户厕1万户,建成省级生态河道144公里,创成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2个。

在沟墩镇雪泉村,河道清理船穿梭往来,将漂浮的杂物、水草一一打捞上岸。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陈海荣介绍:“我们村共有25条大小河道,每年投入约4万元进行清理管护,让河道成为生态风景线。”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等措施,让“水清岸绿”成为乡村标配。

产业赋能“强引擎”: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

环境整治不仅美了乡村,更富了百姓。在羊寨镇单家港村祥哥农庄,连片的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我们村现有水果品种达1258种,年销售水果5000多吨,年产值超100万元。”农场负责人李明祥自豪地说。依托黄河故道沙土优势,阜宁县大力发展林果产业,打造“富民果”,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工坊点亮乡村新图景。在罗桥镇已建成村企结对类共富工坊、非遗文创类共富工坊、农业类共富工坊25家,同时孵化手工艺、新业态工坊5家,带动860余名留守妇女、陪读妈妈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2200元。据了解,近年来,阜宁县通过村企结对、非遗传承等方式,培育了一批特色产业,让乡村经济“活”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

长效管护“硬支撑”:从“一时美”到“持久美”

环境整治非一日之功,长效管护是关键。在县高新区,城管执法中队每天对镇区进行巡查,清理乱贴乱画、规范车辆停放、监督绿化管护。“我们建立了‘日考勤打分、周通报公示、月考核排名’的考核机制,确保环境整治不留死角。”镇环境办负责人说。

在吴滩街道合利社区,党员干部志愿者定期开展环境整治行动。“除了常态化保洁,我们还发动村民参与‘门前三包’,让每个人都是环境整治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社区党总支书记姜涛说。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宣传教育,阜宁县让“人人参与、共建共享”成为乡村治理的新风尚。

从“环境美”到“发展美”,从“一时美”到“长久美”,阜宁县以“绣花功夫”雕琢乡村肌理,以“链式思维”激活产业动能。下一步,该县将继续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生态宜居为目标,以乡风文明为引领,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持续打造和美乡村靓丽风景线。(葛兰兰)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