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14日盐城讯 在射阳盛海海蜇育苗有限公司内,“水产种苗产业委员联合工作室”的标牌格外醒目。这支由政协委员和行业专家组成的团队,正成为推动当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助力。
应势而生,政协履职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近年来,国家及省市对海洋经济高度重视,射阳县政协积极响应,创新提出行业委员联合工作室的构想。通过整合资源,汇聚了8名驻室委员,涵盖园区管理、苗种繁育、市场推广等水产种苗产业全链条领域。走进工作室,墙上公示的工作制度、职责分工与成果展示,成为政协协商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进的鲜活样本。
科技赋能,破解水产苗种种业“卡脖子”难题。工作室联合中国水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等12家科研院所,共建“水产种苗良种繁育研发中心”。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三大突破:在海蜇育苗领域,成功将海蜇大规格成苗存活率从5%大幅提升至60%以上,为海蜇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培育的“申江1号”中华绒螯蟹凭借优良的品种特性,获得农业农村部新品种认定,为蟹类养殖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还成功攻克银鲳鱼等海产中高档品种全人工繁育技术,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这些成果为水产种业自主可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服务下沉,将政协履职答卷写在养殖塘口。驻室委员常态化走访养殖车间和池塘,既开展政策宣传、隐患排查,更注重诉求收集、问题解决。截至目前,已走访养殖户60余户,解决生产检测、证件办理等技术服务类问题10项。针对沿海渔业发展痛点,工作室创新搭建政策协商议事平台,先后围绕滩涂用海、养殖区交通等议题召开5场专题协商会,促成20处海上警示标牌增设和8公里养殖区主干道路修复。
“委员工作室就像产业发展的‘神经中枢’,既传递政策温度,又注入科技动能。”养殖大户唐建成的评价,生动诠释了这个履职平台如何将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产业治理效能。未来,水产种苗产业委员联合工作室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水产种业振兴和海洋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让这个“蓝色引擎”持续释放强劲动力。(朱明娜 许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