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29日盐城讯 “观测监控区域可查看观测场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等传统观测要素,还可查看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激光测雾、大气成分的数据,为做好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服务提供指导……”4月28日,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气象预警中心,随着讲解员施璐的详细介绍,一场全省强对流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现场会在盐城市响水县拉开了序幕,来自省市县气象部门专家、负责同志等近百人参加活动。

“发布预警信息,创新使用语音外呼、视频外呼等新型叫应手段,确实不错。”“应急广播发布平台直接连通全县470个应急大喇叭节点,这做法好。”在观摩点,大家纷纷点赞响水“捕捉”强对流的创新做法。

此次活动从4月28日至29日,与会人员先后观摩了响水气象预警中心、西兰花产业示范基地、陈家港综合指挥中心、响水国家天气雷达站,实地了解响水县构建“一中心三张网一融入”强对流防御工作格局,形成以递进式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为先导的信息高度共享、“叫应”高亮显示、指挥高层统筹、响应高效联动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响水模式”。此模式获评2024年度全国气象部门管理创新工作奖。

凝聚智慧力量,共筑安全防线。在随后召开的全省强对流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现场会上,气氛热烈,响水县应急局、水务局等部门围绕“气象+防汛+应急”机制,分享了应对强对流天气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做法;苏州市、常州市等气象部门深入交流了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的特色做法。大家畅所欲言,共同探讨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的有效策略与创新做法,为筑牢气象安全防线凝聚强大合力。
气象预报预警是防灾减灾的“消息树”“发令枪”,发挥着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近年来,响水县创新开展“一中心三张网一融入”强对流防御工作,通过强对流灾害防御中心,实施“气象+防汛+应急+N”的综合防灾减灾指挥调度机制,织密监测预报网、织细预警传播网、建成应急防御网,融入县域社会治理体系,努力探索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的高质效路径。

一组数据勾勒出响水该项工作的硬核成效:3年间,响水强对流天气预警准确率达80.3%,预警平均提前量46.3分钟。成功应对2022年“7·20”龙卷风、2023年“9·19”、2024年“8·5”等多次强对流过程,2022年“7·20”EF3级龙卷风,提前1天预报,提前1小时50分钟预警,为决策指挥部署和应急转移避险争取有效时间。为推动西兰花气候品质认证标准化和系统化建设,该县首创“西兰花气候品质评估模式”,有效提升西兰花种植区灾害性天气防御能力,响水获评全国“节气名城”,响水西兰花入选“全国名优特产品名录”,获评“节气名品”。
“我们要把‘响水模式’在盐城、江苏地区做好总结推广。”江苏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晶表示,将充分发挥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先导作用,完善递进式气象服务和高级别预警“叫应”机制,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夏月明 王静 叶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