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15日盐城讯 四月春风拂沃野。随着气温逐渐回暖,盐城市响水县黄河故道沿线迎来哈密瓜定栽黄金期,开启了今年“甜蜜事业”的序章。
走进运河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设施大棚内,40多名工人分工明确,有序忙碌,有的搬运瓜苗,有的熟练地栽苗,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新栽下的哈密瓜苗整齐排列,叶片翠绿鲜嫩,在大棚内茁壮生长,孕育着甜蜜的希望。
“我们培育的品种主要是‘玉菇’、香妃蜜等,特别是‘玉菇’品种对温度比较敏感,上层达到45度就要进行调节,中间温度达到40度时要密切关注,底层温度控制在35度。”种植大户吴大明说起致富“蜜”方时,侃侃而谈,道出了自创的“阳光育苗法”,瓜田里保持土壤活性的哈茨木霉菌、多粘类芽孢杆菌等多种有益菌,采取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温湿度的精确控制,种出的哈密瓜具有甜度适中、口感脆嫩、汁多肉厚等特点,产品畅销上海、南京、无锡、常州等城市,在网络平台上销售也供不应求。
据悉,基地共种植哈密瓜300多亩,采取春夏双季种植,全部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通过有机肥空茬养地、控果吊蔓等方式,大大提高了成果质量。去年两季亩产达7000斤,亩收益达8000元左右。
从事哈密瓜种植十多年的吴大明,在圈内知名度较高,去年他种植的商品瓜全部走高端订购的销售模式,每天都是数千斤对外发货,所有产品不到20天就全部售完。“哈密瓜要想有好的销路,必须达到优秀的品质,需要微量元素和各种微生物,比如哈茨木霉菌等微生物对哈密瓜生长非常有益,以及锌、钙、铁等各种中量、微量元素,我们种植时严格按照标准来的。”吴大明介绍,“目前,我们与国内多家知名商超合作,品牌也得到山姆超市、永辉超市的认可,好多商超都提前下订单。”
发展设施密瓜种植,不仅甜了人们的“舌尖”,也让广大群众的日子过得更“甜”。在哈密瓜苗栽种的关键时期,用工需求较大,高峰时能提供上百个就业岗位,附近的群众通过大棚务工等方式,实现家门口就业、多渠道增收。“我们每年都在这里打工,空闲的时候有20多人,栽瓜和收瓜最忙的时候达一百多人,一年能挣3万多元。”运河镇四套村村民周一胜心满意足地说,“在这里既能赚钱,也不耽搁家里的农活,真的是一举两得。”
古黄河畔“甜蜜”多,生态长廊成富民廊道。近年来,响水县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黄河故道沿线打造一批以哈密瓜、鲜食玉米、铁皮石斛、黄桃等为主的特色农业,高位推动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努力将黄河故道片区打造成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幸福示范区。(夏月明 王静 叶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