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乡镇(街道)既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也是群众需求的直接回应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增活力,在基层实践中探索治理效能提升的路径。
党建引领,筑牢现代化治理根基。面对新形势、新需求,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丰华街道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扎实推进“支部建在小区上”,示范建立2个小区党支部和11个居民小区功能型党支部,将党的触角延伸到楼栋、覆盖到全民,切实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示范作用。在翰林华府等多个小区试点设立“党群服务站”,搭建集协商议事、学习交流、休闲娱乐、便民服务为一体的小区服务平台,形成“5分钟”便民服务圈。按照“共驻、共建、共享、共治”的理念,发挥党支部的组织引领作用,凝聚在职党员、“两新”组织、热心群众等力量,整合各类优势资源,组建集医疗、教育、普法、维修等专业人才为一体的治理服务队,搭建共治共建平台,形成党建引领促发展,多方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聚焦民生,激活共同富裕基层动能。丰华街道立足“小切口”服务“大民生”,重点关注养老、就业、宜居生活等方面,整合关爱之家、村居(社区)手工坊、卯酉书局等资源载体,构建全龄友好型村居(社区),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家门口的长者食堂、家门口的志愿服务站。针对主城区新业态劳动者多的特点,丰华街道打造“驿路同行”党建品牌,提供休息、充电、医疗等“一站式”服务,让快递员、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城市温度。15个村居(社区)实现长者幸福食堂常态化运行,平均每日就餐230人次,手工作坊实现大龄群众和特殊人群再就业150人。收集群众“微心愿”,围绕“微心愿”精准实施项目,解决群众诉求。关注困难群体,为群众提供健康义诊、课业辅导、养老服务、帮扶助困、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更尽心、更贴心地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
文化浸润,培育现代文明新风尚。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抓住基层治理中的文化引领非常重要,对基层治理会形成正向的促动作用。丰华街道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丰华大讲堂,开展“家风讲堂”“全民阅读”“康养怡心”等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普法宣传、健康知识、基层法治建设等宣传,以文化引领基层治理新风尚。同时,积极挖掘辖区红色资源,把红色事迹文化弘扬与乡村治理相结合,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助力基层治理的强大动能。通过“一课棠”等品牌活动,大力宣传消防安全、燃气安全、电动车安全等知识,有效提升群众安全意识。正常化组织邻里节庆活动、志愿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传承和谐邻里文化、构建和睦邻里关系,提升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
精网微格,延伸“最后一米”。以海棠社区为例,精筑“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架构,织就组织密网;组建“1+1+1+N”治理小分队,以“社工+网格员+党员志愿者”为核心,激活基层治理“微细胞”;深化“双报到、双服务”,党员志愿者组建社会治理服务队,推行“微心愿-幸福果”机制,在偏远小区建立党群服务站,支委会常态下沉办公,一站式服务解民忧;建立社区专属网格化智能平台,集成专业人才分布、人口动态管理、生活小区重点部位监控等6个版块为一体,做到精准服务、实时巡查;网格员全天候待命,常态走访,定期上报,资源整合,服务“零延迟”,真正做到“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
(作者系盐城市大丰区丰华街道(大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