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大数据集团:深化产教融合 共育数智人才
2025-04-01 16:08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郭鑫 马之豪  
1

中国江苏网41日盐城讯 “我经常用豆包辅助学习。”“我用过豆包创作音乐。”“我用它画画。”……上周六,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启新程 智飞未来”研学活动在华为(盐城)数字人才实训基地精彩上演。活动现场,孩子们相互分享了他们使用AI工具的有趣经历,引起了热烈讨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科创研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们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的需求,非常受欢迎。”华为(盐城)数字人才实训基地负责人表示,基地积极打造“科技筑梦 数创未来”研学品牌,让学生们提前了解盐城数字经济发展实况,感受科技创新引领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吸引更多学生未来积极投身于家乡产业转型升级行列,为培育数字人才储备新生力量。

穿着小花袄、挥着红手绢、扭着大秧歌,2025年春晚舞台上,一群活泼又喜感的人形机器人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在高考毕业生专场研学活动中,大家围绕“机器人需不需要像人?”这一论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思维碰撞。现场观众也被双方的精彩发言吸引,台下不时发出阵阵热烈掌声。

“科创研学活动生动展现了产教融合的现代教育理念,既加深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浓厚兴趣,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行的带队老师在看完辩论赛后,充满信心地表示。

“畅通产业、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已然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答题。”自20244月揭牌以来,近一年的时间里,华为(盐城)数字人才实训基地坚持以数实结合、产教融合为导向,聚焦教育创新与学生发展,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先后开发云计算、云服务、大数据、GaussDB数据库、物联网及openEuler19个技术方向课程,全面服务长三角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日前,基地联合生态伙伴,依托华为昇腾人工智能技术生态,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量身打造专业AI实训项目,由华为资深工程师担纲授课,课程内容广泛涉及MindSpore AI计算框架、深度学习、实例分割等前沿技术领域,成功构建起一个完整且高效的训战结合教育闭环,推动高校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让人才培养更贴合市场需求。

除了高校,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各行各业对于数字化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基地聚焦政府侧和企业侧同步发力,政府侧产品涵盖行业数字化、政府数字化、党建课程、技术热点、业务创新、趋势洞察等11个学习主题,致力于为政府部门在教育政策制定、教育资源整合等方面提供专业的咨询与服务;企业侧针对企业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定制化开发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商务礼仪、市场营销、领导力、数字化转型等10个课程类别,帮助企业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线下课程超40场。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要提升实训基地的效能,必须拥有一支经验丰富、融合高校专职教师和企业人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全省首个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基地探索建立了“企业+职业院校+研究院”人才共享机制,将政府、企业以及学术和行业组织等领域一批高素质领军人才、高技能专业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吸纳进联合体人才“蓄水池”,组建师资专家库。

去年暑期,基地邀请华为专家组织开展了华为认证HammonyOS应用开发工程师、AI工程师、HanmonyOS应用开发高级工程师等多场暑假ICT专业师资研修班,培训内容涵盖了AI、鸿蒙、鲲鹏、大数据等多个前沿技术领域。研修班一经开班,便受到上海、南京、扬州等多地高校老师关注,纷纷报名参加。

“老师们不仅有多年培训经验,也参与了很多项目,理论和实操经验都非常丰富,让我对鸿蒙、AI、数通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知,为我们后续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多帮助。”培训结束后,一位参训高校教师表示。

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未来,华为(盐城)数字人才实训基地将继续发挥自身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把产业前沿技术融入高校教学改革,实现教育与产业的紧密对接,让人才培养更贴合市场需求,促进教育与产业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为区域产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撑。(郭鑫 马之豪)

标签:
责编:郭玲玲